首页 > 科学技术 > 地理知识 > 蓝闪石片岩

蓝闪石片岩
2011-12-04 22:36:50   来源:   点击:

    蓝闪石片岩

    A.英文名称

    Glaucophane Schist

    B.岩石分类

    变质岩-区域变质-变质基性岩

    C.矿物组成

    蓝闪石片岩为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主要矿物为蓝闪石,占了一半以上,台湾的蓝闪石片岩中绿帘石与石榴子石之含量也很高,通常超过10%;次要矿物如方解石、石英、钠长石、白云母、绿泥石、榍石、磁铁矿及硬柱石等。

    D.岩性描述与化学成分

    蓝闪石片岩为一种粗粒而致密组织的岩石,含有斑状变晶(porphyroblastic) 的紫罗兰色到黑色之蓝闪石,岩基为灰色到粉红色,通常是由细粒的柘榴子石、绿帘石、及石英所组成。一般具有细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是纤维变晶结构及片状构造。蓝闪石片岩相与区域变质作用中的榴辉岩相有密切的关系,但其代表之的温度较低。根据分析,玉里层的蓝闪石片岩成分为:蓝闪石55%,石榴子石17%,绿帘石13%,石英12%,白云母1.5%,绿泥石0.7%及榍石0.6%。

    E.特徵、有趣现象或监定要诀等

    块状至略具片理之绿色岩石,表面可观察到巨大的斑状变晶蓝色至黑色蓝闪石,一般野外蓝色矿物相当稀少,蓝色蓝闪石相当好辨认,又因为岩石表面看起来好像水墨画的黑色竹叶,俗称竹叶石。在偏光显微镜下,蓝闪石具有强烈的蓝绿色多色性。

    F.成因

    蓝闪石片岩一般认为是基性火山岩或硬砂岩在温度250至400℃,压力为0.5~1×109帕之间所形成,此一条件在地质环境中是相当低温高压的,一般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或岛弧俯冲到一定深度,造成高压及板块脱水作用形成低温的特殊变质环境,此种作用经常和高温变质作用相伴出现於岛弧环境,即所谓的「成双变质带」,在台湾东部的玉里一带及日本阶可发现。另外,由钠质交代作用亦有可能形成蓝闪石片岩。玉里变质带的蓝闪石片岩,定年结果显示为八百万至一千四百万年前所形成,经历了数百万年之高压变质作用。

    G.应用

    一般用於当作观赏用奇石(竹叶石),另外,由於闪玉、镍矿和铜矿常与蓝闪片岩在高压变质环境中共生,因此蓝闪石片岩可当作探矿的指标。

    H.产地与产状

    蓝闪石片岩常呈不连续和高度变形的带状产出,常与绿色片岩、榴辉岩等共生。在台湾东部,蓝闪石片岩主要分布於玉里层之中,尤其在瑞穗之西北方之打马燕,其中有蓝闪石片岩呈岩脉分布,厚二至四公尺,长可达五十公尺,出露於云母-石墨-石英片岩和千枚岩中。另外,根据颜沧波之研究,玉里层中尚有钠角闪石石英片岩出露。

    参考资料

    1. Blatt, H. and Tracy, R.J. (1982) Petrology, 2nd Edition,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529pp.
    2. Nesse, W.D. (1991)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35pp.
    3. Prinz, M. (1988) Rocks and Minerals, Simon and Schuster Inc., New York, 607pp.
    4. 陈肇夏(1998) 台湾的变质岩,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357页。
    5. 林朝棨、周瑞炖 (1978) 台湾地质,茂昌图书,450页。
    6. 余炳盛、方建能、宋圣荣、何镇平 (1999) 花东矿物岩石图监,国立台湾博物馆,212页。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蛇纹石
下一篇:自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