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韩琦的贡献 韩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2020-09-21 22:24:34 作者: 北宋政治家韩

  韩琦改革役法,罢除"里正衙前"。衙前,是北宋州役之一,负责官物的押运和供应,如粮食官物,须以家产赔偿。这样,承役者往往破产。衙前名目繁多,由里正充役的称"里正衙前",由乡户轮户的称"乡户前",韩琦在并州,了解到"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以就单丁",造成"富者休息有余,贫者败亡相继"的局面。

11.jpg

  从庆历五年(1045年)到嘉佑元年(1056年),韩琦在地方任职11年,深受当地百姓拥护。皇佑五年(1053年),当韩琦离定州去并州时,"定人争欲遮留公,使不得出",韩琦无奈,只身绕道而走,定人得知后,奔相拥送,致使"道路士卒,哭原野"。

  军事方面

  军事上,韩琦主张"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当西北控御之地,事当一体",建议在这一地区"籍民为兵",以为义勇,凡主户三丁选一,六丁选二,九丁选三,于手背刺字,农闲教习武艺,战时防守城寨,结果仅秦州(今甘肃天水)就得义勇156873人,其它如陇、仪、渭、泾、原、分、宁、环 鹿阝延等州义勇亦不少。征集义勇,既加强了边防军事力量,又可减轻冗兵之费效果很好。

  韩琦还发展边防经济,维护边疆秩序。定州(今河北定县)与契丹接壤,自北宋初年开始,为防御契丹南侵,北宋政府就发布"斩伐令",规定这里的山林不许砍伐,土地不许耕种。韩琦到定州后,上奏朝廷:"比朝廷欲禁近边山林不许斩伐,以杜戎人人寇之路。当时并近里浅山耕种之地概行禁止,致边民剧然失业。今薪炭翔贵,翻敌人乘时以取厚利。臣尝遣官行视可禁之处,去敌尚五、六十里,亦可广为防蔽。已别定可禁之地,揭榜谕民,非令所禁者任采伐之。"朝廷听从了韩琦的建议,废除了"斩伐令",定州边民莫不感到方便。为了加强边境安全,韩琦又令"自今契丹过界劫掠居民,听边吏以时掩杀"。这样,提高了边民防敌积极性,有效地维护了这一地区的边疆秩序。 再次,韩琦整顿定州驻军,关心群众疾苦。长期以来,由于疏于管理,定州(今河北定县)驻军骄蛮难御。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皇佑年间,"明镐引诸兵平恩州,独定兵邀赏赉,出怨语,几欲噪城下。" 韩琦到定州后,感到问题严重,他下决心要对定州驻军加强整顿,以强化军纪,维持边境安全。对士卒犯令者,韩琦"即用兵律裁之,察其横军中尤不可民教者,斩首军门外"。对作战牺牲的士卒"博赏其家,抚其孤儿,使继衣廪。"因赏罚分明,恩威并用,使定州驻军军纪大变,面目一新。其后,韩琦又"仿古兵法,作方、圆、锐三阵,指授偏将,日月教习之,由是定兵精劲齐一,号为可用,冠河朔。" 后来,即便是京师龙猛卒到定州驻防,被韩琦整顿得"未一月,亦皆就律,不敢复犯法"。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朝廷改判韩琦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经略陕西。韩琦义不辞难,承命即行。当时,朝中一些大臣认为绥州孤绝难守,主张放弃,而韩琦认为"绥州地形险要,已兴师得之矣,安可复弃,示弱于贼?" 韩琦到达陕西后,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在边境张贴布告,招募横山之人参军,对西蕃晓以利害,通过一系列防备,边境得到安宁,绥州也得以固守。

  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韩琦复判相州,在与辽的关系上,韩琦主张双方应维持和好,保持边境安定。韩琦在给宋神宗的上疏中写道:保持"二边之民各安生业,至于老死不知兵革战斗之事",不要轻率毁弃"祖宗累世之好",要"永敦信约,两绝嫌疑。"当然,韩琦主张宋辽和好,并不是让北宋向辽退让,而是一种斗争策略,正如他在庆历年间所说:"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务。" 趁和平之机,"陛下益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庚,进用忠鲠,使天下悦服,边备日修,塞下有余粟,帑中有羡财。"待自己实力发展起来,辽若违约,"河北诸州深沟高垒,足以自守,敌人果来入寇,所在之兵,可以伺便驱逐"。韩琦一生,始终关注北宋边防安全,无论是在陕西抵御西夏,或是在定州、并州、扬州、大名等地,他都把边防安全放在首位,为北宋的边防事业和边疆人民的安全倾注了毕生精力。他不仅在北宋,而且在辽和西夏都有很高声望。"韩魏公元勋旧德,夷夏具瞻",以致于"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韩丞相在此,无得过有呼索',辽使与京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是时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于国,必问侍中安否。"至于西夏,由于韩琦参加了庆历年间的宋夏战争,使得"西贼闻之心骨寒。"

15.jpg

  文化方面

  藏书之家

  史料记载,韩琦家聚书万余卷,皆经其点校,丹黄粲然,列屋而藏,在安阳故里筑“万籍堂”藏书楼,与欧阳修“六一堂”、司马光“读书堂”均为大臣中藏书最多者之一。子韩忠彦、孙辈韩侂胄均能藏书。著有《安阳集》、《二府忠议》、《家传集》等。

  诗文成就

  韩琦著作有《二府忠论》5卷、《谏垣存稿》3卷、《陕西奏议》50卷、《河北奏议》30卷、《杂奏议》30卷、《安阳集》50卷等。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