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期王维失节 终生抑郁诗歌失去灵性

2020-12-12 07:28:52 作者: 安史之乱时期

  这不能不说是文化的力量。

  但在王维自身,却并不以为已经过关而喜形于色。虽然,“肃宗嘉之”,但在他内心,却是深自愧疚。皇上待他越好,他越感到不安,不知道该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虽然,他也知道,朝廷并没有把他打入另册,更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而且还让他留在中枢,授予官职。但他已经高兴不起来了。他本来就信佛,现在,除了佛的大彻大悟让他深有同感之外,他已找不到快乐的所在,即使是辋川的幽雅山水,也不能让他舒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但同时,他也知道,君恩未报,甩手而去,毕竟不近人情。在他的潜意识里,多少还有将功赎罪的意思。他这一生,虽然倾心佛门,与佛有缘,但从小所受的儒家教育,同时也在他体内发酵。“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在《与魏居士书》中,他还以儒道和佛理,劝说魏出来做官。是的,他总觉得,欠着李唐王朝一个大大的人情,无论是当初公主对自己的倾力推荐,还是今日皇上的宽大为怀。“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也许,他真想为朝廷做些什么。第二年,他就把辋川别墅施与佛门了。

  其实,安史之乱后,已很少有人隐居辋川。但是,王维与辋川别墅的不了情,又岂是轻易割合得了的?“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尽管如此,还是让他时时怀念——“今年寒食酒,应得返柴扉”!在临死前那一年,他写给裴迪的诗中,更是直白地表明了这种思念: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这几句诗,已全没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雅。离开了他的桃花源——辋川,就像宝玉失去通灵一样,他的诗歌也失去了灵性的润泽,而只剩下灵魂的呐喊。

  一个心归林下的人,却总是误人红尘,不亦悲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