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太上皇的八个类型

2020-12-18 05:13:54 作者: 盘点:中国历

  上文提到的北齐高湛的儿子高纬后来也学他老爸的样子当起了太上皇,那时北周已经在大举攻打北齐,所以他应该和宋徽宗一样属于“见困难就跑”型。北齐很周已经在大举攻打北齐,所以他应该和宋徽宗一样属于“见困难就跑”型。北齐很快就玩儿完了,最后,高纬和儿子以及几十个宗室都被塞满嘴巴的辣椒给辣死啦。

  见困难就跑的人,跑得再快,也是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

  老弱多病型

  “好人不长命,恶人活百年”是句听起来挺不公平的话,可是竟然在害死岳飞的主犯宋高宗赵构身上应验了,这老家伙不但占据皇帝宝座达三十五年之久,而且还活到了八十岁的高龄,不过,上天也给了他一个极大的报应,那就是终生无子,最终,他不得不立宋太祖的后人赵昚为太子(宋太宗的后人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赵昚是个有骨气的人,坚决主张抗金,而且团结了不少主站派人士。主和的赵构越来越老了,他一直信赖的秦桧也死掉了,而太子赵昚的影响越来越大,民间抗金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终于有一天,深感力不从心的赵构宣布禅位于太子,自己去养老了。

  宋孝宗赵昚继位时已经不年轻了,做了二十七年皇帝之后也已年过花甲,垂垂老矣,就照先皇的前例禅位给太子赵惇,这就是宋光宗。但是,宋孝宗的太上皇生活并不幸福,因为光宗是个“妻管严”,被他那不孝的皇后老婆给牢牢控制住了。五年之后,孝宗病逝,光宗仍托病不出席父亲的葬礼,群情激愤的大臣们和吴太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皇子赵扩接替“病重”的光宗做皇帝,是为宋宁宗。当了太上皇之后,光宗才体会到了父亲当时的心情,可惜悔之晚矣!

  鹊巢鸠占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类型的太上皇,不是在位皇帝的父亲,而是弟兄。

  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混蛋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敌兵俘虏。瓦剌权臣也先把英宗作为筹码,要挟明政府让步屈服,为了打乱敌方的如意算盘,皇太后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这就是明景帝,为了照顾英宗的面子,遥尊他为太上皇。

  瓦剌进攻北京失败后不得不与明政府议和,放回了明英宗。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失去了皇位的明英宗回到北京后就被囚禁在了南宫,而且一待就是八年。直到1457年明景帝因太子早夭伤心过度得了重病,明英宗才通过“南宫之变”二度登上了帝位,昏庸的他使原本有望在景帝手中中兴的大明开始衰落。政变发生几天之后,景帝死去,原因不明。

  虽然此处把明英宗列为“鹊巢鸠占型”的太上皇,但就历史功绩来看,明英宗更像一只恶鸠,明景帝更像一只受害的鹊。

3.jpg

网络配图

  功成身退型

  太上皇们之中,名气指数最高的当属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在皇帝宝座上端坐了六十年之后(这个纪录只有他爷爷康熙能破),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该无牵无挂地享享清福啦,于是就宣布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太上皇生涯。四年之后,乾隆帝无疾而终,驾鹤西游去了,享年八十九岁,创造了中国皇帝寿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乾隆皇帝的禅位的确属于功成身退,但是他一贯执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导致中国与世界脱轨,科技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当半个世纪之后,中国被迫与世界接轨时,等待她的就只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了。

  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由于太上皇不是中国传统政治中所固有的制度,因此其出现通常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其实太上皇表面风光,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