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以“孝”的名义建造唐帝国的辉煌

2021-01-11 20:55:25 作者: 唐太宗:以&

网络配图

  在龙首原的南部,有六条逶迤起伏的坡地。宇文恺发现,六条高坡与《周易》的乾卦理论惊人地契合。《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被历代帝王和文人尊奉为“六经”之首。在《周易》的乾卦理论中,有六爻之说。六爻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初九是潜龙,不能利用;九二是“见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适合安置百官衙署,正好营筑皇城。九四、九五和上九的位置,可以设置外城。

  宇文恺就这样根据《周易》的乾卦理论,修建了大隋帝国的新都——隋长安城。

  古代中国人观察天象发现,紫微星(紫微星即北极星)居于北天中央,被众星环抱。阴阳五行说人认为,尊贵的天帝就居住在紫微宫。

  皇帝贵为天子,是天帝在人间的代表。天子居住的皇宫和天帝居住的紫微宫应该相对应。因此,皇宫也必须布置在都城北部中央的位置。

  作为隋帝国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宫——太极宫只能居于长安城北部的中央。

  仅从设计理论而言,宇文恺的长安城似乎是天作之合,非常完美。但实际情形又是怎么样呢?从现代卫星云图上观察,长安城的六条坡地从南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北边的皇宫正处在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

  宇文恺的设计拘泥于文化意味而忽略了实际地形的缺陷。考虑到长安城的气候状况,太极宫的选址非但不完美,而且存在着难以破解的“硬伤”。长安城四季分明,但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当夏季来临的时候,低洼之地的太极宫就变成了长安城的“蓄水池”,非常潮湿。同时,长安城夏天的气温很高,太极宫的封闭式结构也不利于空气流通,皇宫不仅潮湿,而且燥热。一言蔽之,太极宫在夏天非常不适合居住。

  隋帝国国运短促,只持续了三十七年。公元六一八年,唐代隋而立。唐帝国不仅继承了宇文恺设计的长安城,也接管了太极宫作为帝国的皇宫。

  公元六三二年的夏天,长安城先是大雨连绵,紧接着又是高温不断,太极宫的潮湿和燥热达到了极致。大唐的皇帝生病了。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一直征战疆场,风餐露宿,身体消耗得很厉害。步入中年以后,国事又非常繁重,身体因此每况愈下。对于李世民而言,夏天的太极宫有点像“炼狱”。李世民决定离开太极宫,选择一处凉爽之地避暑。然而,父亲李渊却给李世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唐太宗避暑的地方叫九成宫,距长安三百里,在今天陕西省的麟游县境内。就是这个九成宫触动了年老的李渊脆弱的神经。

  九成宫是隋帝国建造的。史书记载,隋帝国的开国皇帝杨坚猝死于九成宫。长安城中流传,杨坚正是在九成宫被暴虐成性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所杀。“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渊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在杨广弑父篡位的九成宫,李渊如何能安心地避暑?

  当李世民邀请父亲前往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拒绝了。长安城中关于皇帝不孝的舆论又开始甚嚣尘上,李世民非常恼火。

  即使贵为天子,李世民也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避暑之地。大唐立国不久,还没有腾出精力和时间修建离宫别殿。况且,为了休养生息,安顿黎民百姓,李世民也不愿意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只能选择隋代的九成宫避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