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30位智谋之士:第一竟是他?

2021-06-20 02:41:40 作者: 盘点中国历史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 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 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jpg

网络配图

  孙膑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 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 ,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 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辅臣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 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 、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作为一名雅士, 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

  曹参

  曹参(音cān,?—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秦二世元年 (前209),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 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李斯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 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杜预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 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 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 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晋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 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 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 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