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猪打车产品分析报告

2020-08-31 21:41:47 作者: 花小猪打车产

七、功能体验

1. 产品结构图

2. 花小猪打车乘客端使用流程图

八、建议总结(SWOT)

1. Strength(优势)

在下沉市场中,花小猪的拉新打法比滴滴更加有优势。

花小猪高度复刻了拼多多的拉新促活策略,进行社交游戏化打法,真金白银进行补贴,高额的津贴返现极易触动下沉市场用户的神经;互相分享助力拉新领红包已被拼多多灌输进下沉市场用户的认知,只要肯撒币,迅猛拉新不是梦。

花小猪在运力获取上有天然优势——花小猪背靠滴滴,滴滴司机可直接成为花小猪注册司机,两个平台同时接单;且花小猪目前对司机端补贴同样丰厚,老司机拉新可获取返现,有司机通过拉新,一个月之内获得补贴超过两千元;此外,花小猪司机自由度更高,半指派的模式下,司机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选择接其中的一部分订单,喜提“出车自由”

花小猪“一口价”计算价格的方式更接地气:平台预估出价格,先付款,再打车,无论司机走什么路线、中途是否堵车,价格不变。

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价格上产生纠纷;另一方面,在下沉市场中,“羊毛党”更加凶猛,如果按照滴滴先到站再付款的方式,有些用户会直接下车后拒付,仿佛无事发生;而“互联网洼地”中平台追债难度更大,一口价方式可保障平台和司机的利益。

在目前低迷的经济形势下,花小猪整合三线以下城市运力,为城镇居民提供创收机会,有一定的政策优势。

2. Weak(弱势)

相较滴滴来说,花小猪车型更杂,服务体验较差。

根据笔者亲身体验,合肥滴滴统一白色起亚K3,滴滴师傅通常在一分钟内接单,服务礼貌周到;而在同一地点花小猪司机通常要十分钟以上,车内体验不佳,内部设施混乱破旧有异味,司机服务态度不礼貌。

司机素质的差异大概与花小猪平台较低的司机入驻标准有关,在花小猪平台上,司机注册条件主要包括:驾龄三年以上、无犯罪记录、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超过12分——这一标准比滴滴平台司机门槛要低很多;即使司机在滴滴平台的评分极低,但只要符合花小猪的要求,同样可以入驻。

类似不佳体验在花小猪用户中并不鲜见,如果不能提高服务质量,只靠补贴很难真正留住用户。

早晚高峰用户打车困难。花小猪目前只对通过审核的滴滴司机开放,而滴滴在早晚高峰时段有拉客任务,且花小猪每日有三次无责任拒接;因此在此期间花小猪平台很难接单,对于规律通勤的城市用户来说非常不便利,用户粘度较低。

3. Opportunity(机会)

花小猪可以填补滴滴在三线以下城市的空白;目前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在一二线用户增长困难的情况下,“互联网洼地”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

花小猪瞄准下沉市场的商业逻辑可行。下沉市场中,“小镇青年”们房贷压力小,有闲钱购买私家车;生活节奏慢,有闲暇在下班后拉客赚外快。

同时,三线以下城市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存在“出行难”问题;花小猪与拼多多的底层逻辑一致,它的存在完成了资源对接,让闲置的私家车与居民的出行需求对接,这才是花小猪往后能够长久发展的根本。

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被寄希望于成为中国的Waymo,其在一二线城市的驾驶数据充足,但三线以下数据缺乏,且三线以下城市路况与一二线差别巨大,花小猪的下沉业务正好可以填补这块数据空白。

推出花小猪可避免滴滴的“大公司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站在已获得的市场份额原地踏步的巨头会陷入倦怠,只有不但开拓新战线才能保持斗志,增长势头强劲的滴滴为完成“0188”计划,开拓了两轮车、货运等新赛道。

而面向下沉市场的花小猪正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需要更强的运营和推广能力,能够更好地打磨组织能力。

4. Thread(威胁)

通过发放补贴攻入下沉市场的手段,竞争对手环伺。

滴滴的老对手美团打车目前也在大量发放补贴抢夺下沉市场,而其他一些网约车以及具有车企背景的网约车平台,如:曹操出行、东风出行,也在拓展多场景化的出行业务,赛道竞争显著。

花小猪对司机入驻的资质放宽后,安全隐患较大。

据悉,三四线城市和郊县市场是花小猪的目标市场之一,这些地方互联网出行的渗透率还很低,同时对网约车的监管也处于模糊地带。

滴滴安全问题有前科,而花小猪作为滴滴的补充品牌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对滴滴的品牌伤害是巨大的。

本文由 @阿提拉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