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疫情多次暴发,溯源调查发现了什么?

2020-10-20 19:36:21 作者: 局地疫情多次

“活病毒、死病毒以及病毒碎片都可以检测出核酸阳性,但其中只有活病毒具有传染性。从298万份中检测出22件核酸阳性,而且没有分离出活病毒,这表明吃冷链物品感染疫情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吴尊友提醒,如果还是不放心,也可以更小心些,比如注意生食熟食分开、案板别混用;接触过海产品、冷冻肉的手,切莫在洗干净之前去触摸嘴巴、口腔、鼻子和眼睛等等。

对于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中国疾控中心建议他们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比如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03

加强境外输入病例的闭环管理,做到病区隔离

当前全球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单日新增病例连创新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0月20日凌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01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11.5万例。仅在过去7天,各国的新增确诊病例就超过250万例,是新冠肺炎出现以来最高的单周新增数字。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0月18日1时43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较前一日增加392471例,创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最大增幅,并且已连续两天创新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说,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多地新冠确诊病例加速上升,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地区。

“眼下全球第二波疫情反弹势头明显,外防输入是当下疫情防控的重点。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高福说。

最近局地疫情暴露了一些地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比如,青岛新冠病毒感染者与普通病区患者共用CT室。再比如,广州花都无症状感染者王某被感染,是因为他在协助隔离酒店部分隔离人员处理快递时,未按照规范开展防护,仅佩戴口罩,没有戴手套、穿鞋套,隔离衣穿着不规范,且与隔离人员有近距离交流。

“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应该说是比较安全的,只有像海关、医院、实验室存在新冠病毒。各地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风险点的防控。”吴尊友提醒,在境外输入病例的闭环管理方面,要注意病区隔离,防范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对境外输入病例的管理都设有定点医院或指定医院,定点医院有些是专门接收新冠病例的,也有在接收新冠输入病例的同时为社会其他病人提供服务的。后一种情况要注意病区划分是否严格隔离,大型仪器设备有没有交叉使用,各地要对接收输入病例的医院进行一条龙检查,看整个闭环是否有漏洞。实验室防护方面,要按规定做好实验室操作,同时也要查看疫情防控的闭环是否还有隐患,要不要进一步查漏补缺;个人防护方面,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仍然很重要。

最近在局部地区突然出现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如青岛港工人董某某、陈某某,广州花都感染者王某,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这又意味着什么?吴尊友解释,在今年年初疫情发生早期,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及时扑灭疫情、救治患者。在随后发生的几起疫情中,看似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这其实是由于疫情防控窗口前移、检测能力提升,使我们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处于早期感染的病例。“经过9个多月的实践,我国积累了有效的前期防控经验,即使有疫情再发生,也不会出现像武汉早期那样严重的疫情。我们有信心应对秋冬季疫情的考验。”吴尊友说。

04

青岛疫情为破解新冠病毒溯源之谜提供新思路

已持续很久没有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的地方,为何突然暴发疫情?专家分析指出了两种可能性:一是来自疫区的感染者造成了输入性传播;二是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国内市场造成了传播。

“四五月份东北几个城市发生的疫情,基本都属于输入病例引发当地的局部传播。北京、大连、青岛等局部疫情,基本上则是由被污染的海产品或外包装通过冷链运输到国内之后引起的。”吴尊友说。

此前武汉暴发疫情,在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冠病毒,人们曾怀疑疫情与野生动物有关。但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深化,专家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开阔思路,将一些新的技术方向也纳入研究范围。

今年6月疫情在北京反弹,同样在批发市场集中暴发,但北京出现野生动物导致疫情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疫情溯源的调查最终指向冷链食品。此后大连、青岛疫情都和海产品有关。“武汉早期调查,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例同样集中在海产品销售区的从业人员中。以前我们病毒溯源更多考虑野生动物,如今一些新的流行病学的数据和实验室的数据提示我们,还要进一步打开思路。除了既往的技术线路以外,病毒溯源也应该考虑新的线路,比如海产品有没有可能。当然,这需要经由科学探索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吴尊友说。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