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怎么备课?课程设计有何讲究?专家揭秘

2022-10-12 07:32:52 作者: “天宫课堂”

授课中,航天员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采用“游泳”的姿势或使用吹气的方法,都无法实现转身自由。而当举起手臂画圈时,便可以缓慢朝某一方向转身。

在浮力消失实验中,航天员王亚平将乒乓球放入水中,用吸管将它推动到水面以下,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快速浮上水面。

在水膜张力实验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膜,当王亚平把美丽的纸花放在水膜上时,花朵在太空中绽放开来。

在水球光学实验中,王亚平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人像。

在泡腾片实验中,王亚平向注入蓝色颜料的水球中放入泡腾片,泡腾片入水后产生大量气泡。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雪 顶流”齐上阵

今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又给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太空“冰雪”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又一波展示让同学们记忆深刻。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还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

在太空“冰雪”实验中,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球是飘浮在空中的,是在悬浮条件下完成的结晶变化,产生的外形和结晶的结构不受重力影响。

在液桥演示实验中,向同学们演示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

在地面上,水和油装在一个容器里,会自然分层,在空间站又会怎样呢?可以看到,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不过,航天员叶光富快速旋转小瓶,水和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了分层。

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和叶光富相对抛出冰墩墩,冰墩墩并没有像在地面那样很快落地,而是沿原有方向做着近似匀速直线运动。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下,物体运动几乎不受重力的影响。

太空授课已开展多次,课程设计有何讲究?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经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课程表也已经公布了,那么几次太空课程中不同的课程设计有何讲究?

“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陈征:“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注重趣味性。“天宫课堂”第二课主要面向初中生,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的爱好者 ,有关空间科学实验的内容增加了,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更深入更立体,参与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