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元“自制牙模”走红背后:保持器是差价大头,不规范牙模会造成伤害

2022-10-18 20:51:23 作者: 几十元“自制

但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分享了自制牙模的“翻车”体验。

在一款“自制牙模”材料包的商品页评论区,也有多人给出了中差评,并吐槽称,“取模凝结得太快了,一次都没成功,最后还是找医生取的。”“手残党建议多拍一点,很难。”

陈女士回忆,她按照流程将印膜粉按照比例加水搅拌,再将调好的印膜粉装入牙托,将其咬出牙印。一分钟后,取出牙托,再将调好的石膏粉灌入牙门处。静置完成后,一个牙模就完成了。

“流程不难,但制作上还是需要多试几次,积累经验。”陈女士说,她一开始操作慢了,还没咬牙印,印膜粉就凝固了,还有一次加多了水也没制作成功。

直到第四次,陈女士才成功做出了模型。

“上牙一次成功,下牙三次都断了。”该网友称,她用完了商家送的8袋印膜粉和6袋石膏粉,最后还是没做成功。经过协商,她只好将断掉的牙模寄回给商家,再由商家粘合起来。

北京朝阳区一家口腔诊所医生告诉记者,医生在取模前需要给牙齿进行专业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才能制作牙套、保持器。另外,取模是需要技术和专业手法的,患者自己制作牙模很难达到专业的要求和水准。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湖南一位网友在线下医院取了牙模,再将牙模寄给商家线上定制了一副保持器。她解释,“牙模本来就便宜,线下也就一百多元,好过自己买模具在家折腾,真正贵的是保持器。”

不规范牙模或对牙齿造成伤害

对于自制牙模,有网友认为,这一类产品性价比虽然很高,但他们担心未规范制作出的牙模可能对牙齿造成伤害。

家住武汉的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做牙齿矫正前后差不多花费一万元。她也听说过自制牙模的形式,但不会考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不是专业的,万一自己没弄好,把牙齿或者神经损坏了,前面的钱不是白花了。”

广东的王女士(化姓)则有不同看法,今年1月,她在朋友推荐下购买了自制牙模材料,经过两次尝试成功取了牙模,几天后也收到了商家根据牙模制作的保持器。

“我到现在还戴着在,效果挺好。”王女士说,她没有出现恶心或者不适的症状。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医师于海鹏表示,患者自己制作牙模其实不太靠谱。

他解释,首先患者手法不专业,取模型难以保证准确性。另外,牙模在制作、邮寄过程可能存在模型变形,表面损耗,导致不够精准。

于医生说,一般正规门诊会用符合标准的材料和机器来制作,并且制作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网络商家是否具有正规资质,材料来源是否符合医疗标准也都很难说。”

程女士也表示,在线下选择正规机构,恢复期间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有不适的情况,也能让医生及时调整,“线下售后是有保障的。”

辽宁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也表示,患者缺乏专业知识,牙模如果做得不准确,导致保持器与牙齿不够吻合,不仅会影响牙齿的矫正效果,甚至可能会造成牙齿松动、牙龈红肿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