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92年小伙返乡吹玻璃,年销100万个沙拉碗,助力家乡产业再转型

2022-10-31 14:11:04 作者: 这位92年小

颉育麟是土生土长的祁县人,2015年从太原的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了老家,刚开始主要负责给当地的玻璃工厂做推销,天南海北地跑客户拉业务。

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颉育麟就和同龄人张俊帅一起承包了一家工厂,自己打炉子自己做,没想到一开张就碰上了疫情。

“一个炉子投入的成本就接近60万,再加上火窑,仅设备投资就超过200万。” 颉育麟说,为了筹备工厂,自己和朋友几乎投入全部积蓄,有的甚至借了外债。

▲祁县的人工吹制玻璃需要历经60多道工序,图为描边师正在描边。(摄影 秦晓茜)

为了给自己的工厂拉订单,颉育麟把认识的国内客户都联系了一遍,但玻璃制品的客户以酒店、饭店为主,这些客户同样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几乎没有订单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颉育麟想到了电商,便尝试开一家网店碰碰运气。

“在几个平台都注册了网店,规则步骤太复杂,很头大。” 颉育麟表示,刚开始真的感觉像狗拿刺猬,无从下手,直到接触了拼多多才把网店开起来,非常小白,上手就会。

在拼多多开店之后,颉育麟的惊喜还远不止此,店铺在没做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每天的自然流量就能带来3000多单的转化,这让他觉得“走电商这条路,能行!

随着订单规模一路上涨,颉育麟不仅盘活了自己工厂的滞销问题,还为杨宏强等其他工厂做起了代运营,也为当地的玻璃制品跑出了一条新销路。

过去一年,颉育麟的店铺累计销售当地玻璃制品接近千万元,仅沙拉碗一个品类就售出100多万单。同时,颉育麟还组建了自己的电商团队,并新承租了2000多平的电商仓库,带动包括吹制工匠、描边师、店铺运营、产品美工,售后客服、仓管分拣等200多个就业岗位。

开发新产品,转型内销市场

今年以来,祁县的玻璃产业已经走出了疫情初期最低迷的阶段,但受国外疫情反复的影响,外贸市场尚未完全恢复。

“一般来说,工厂正常的生产节奏是三班倒,一个班次8个小时。”据杨宏强介绍,现在很多工厂基本维持在一到两个班次,外贸订单恢复了6成左右吧。

经过疫情的冲击,颉育麟对玻璃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思考。在他看来,祁县玻璃的产业模式过于单一,以前主要给外贸做代工,有单子就开工,没单子就闭炉,外贸行情好的时候看不出问题,一旦出现不确定因素,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差。

“长期以来,祁县玻璃的核心客户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亚等地区,出口份额曾经一度接近90%。”张俊帅也认为,祁县玻璃的起点算是舶来品,受益于外贸市场,但不能过度依赖外贸市场,一定要开拓内销市场。

而在拼多多开店的经历也让颉育麟、张俊帅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颉育麟发现,在店铺的消费群体中,购买玻璃餐具、茶具和酒具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且非常容易出爆款。

“这是新的消费趋势,也是祁县玻璃的新机遇。” 颉育麟表示,祁县玻璃此前之所以迟迟打不开国内的消费者市场,核心原因在于上一代消费者对玻璃制品的接受度不高,但现在年轻人的消费偏好出现了变化,又有了电商平台的加持,祁县玻璃有了打造品牌的可能性。

最近两个月,颉育麟一直在忙着研发新产品,先后尝试了中式、北欧和日式的产品风格,并开模测试了公道杯、沙拉碗、果盘等新产品,还着手申请了产品专利,注册了“新祁力”的品牌。

“外贸是按需生产,电商订单更稳定,给了祁县玻璃自我创新的机会。”杨宏强表示,这两年流行的网红沙拉碗,祁县最先采用的无铅水晶玻璃,并在器型上进行了创新,尤其是新添加的冰川纹,很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前不久,“多多新匠造”行动走进祁县,助力当地商家开拓内销市场,探索品牌化道路。(摄影 秦晓茜)

此前不久,颉育麟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为了推动各产业带的优质好物实力出圈,拼多多正式启动“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对像祁县玻璃一样的产业带进行重点扶持。目前,“多多新匠造”已经先后深入湘西凤凰、安徽宣城、江苏宜兴、河北藁城、浙江义乌、山东章丘、广东潮汕等多个地区,助力当地产业带打造区域品牌。

目前,颉育麟已经将拼多多的店铺升级为主营祁县玻璃的旗舰店,并着手申请“品牌黑标”,迈出了打造品牌的第一步。在今年年底,新研发的系列产品预计也将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