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里的生死课:5小时160多针缝合遗体,家属跪地说谢谢

2022-11-03 09:21:48 作者: 殡仪馆里的生

弥合生与死的距离还需要一场正式的告别。茶泉灵曾主持过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逝者是一名20岁的男生,他在踢足球时,不幸发生了意外。

父母不接受他的死,认为足球场是夺走儿子的罪魁祸首,开始厌恶和憎恨关于足球的一切。但儿子生前热爱足球,为了让家属不再抱着恨和遗憾生活,茶泉灵向他们提议将灵堂布置成足球场的样子。

“最开始他们不同意,过了一年多才接受。”茶泉灵回忆,告别仪式上,男生的骨灰被放置在足球网之下,她以逝者的口吻写了告别词,在其中诉说了对足球的喜爱和与家人的告别,“整个仪式结束后,他父母释怀了。他们告别过了,就不会带着遗憾和恨过一辈子。”

茶泉灵认为,人从生到死的过程,是不断告别的过程,只要认真地说再见,就不会有遗憾。她曾帮一位在车祸中丧生的老奶奶做遗体修复和化妆。那时,她的奶奶刚去世不久,自己因工作无法及时赶回,没见到奶奶最后一面。在为这位老奶奶做遗体清洁时,茶泉灵不经意间划到老人手上厚厚的茧,她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家里的奶奶也是农民,手上也有这么多茧子。“我摸不到那双手了,但在另一个时空我却能摸到那只久违的手和茧子,(殡葬)好像通过这种方式填补了我的遗憾。”茶泉灵说。

03

体悟生的可贵

“死都不怕,为什么不好好活下去呢?”

“自从接触这一行后,我和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更近了”,茶泉灵坦言,因为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她和家里的关系一直不远不近。读大学时,每个假期她都出去实习,一方面是为了尽早入行积累更多经验,另一方面是为了逃避回家。

但也正因“靠近”死亡,她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想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入行以来,茶泉灵每天都在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见证各种各样的离开。“有的人28岁在工作,有的人当了明星,而有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茶泉灵想起了一个接运对象,28岁的年轻母亲,不幸患癌去世,最后留下了一岁多的女儿和哀恸的丈夫。

第一次,她觉得人的生命如此脆弱。那天的工作结束后,茶泉灵给父亲打了电话,诉说了当天的经历和感想。“我爸听完后,说的第一句话不是‘还有钱吗?在外面过得怎么样?’,而是告诉我‘你要是不习惯就回家过年’。”

和茶泉灵一样,刘嘉也同样在殡葬行业里体会到生的可贵。她高考失利,家人也不太接受她所选的专业,这让她一度陷入苦闷,“觉得生死就是一口气的事”。

但真正接触死亡后,她才开始思考人应该好好活。实习时,她接运过一名因感情和健康问题轻生的逝者,“从水里打捞出来时,她的衣服全都烂了,整个身体被泡到连裹尸袋都装不下。”刘嘉跟着殡仪馆的师傅为她冲洗了身体、梳理了头发,刘嘉觉得好惋惜,“死都不怕,为什么不好好活下去呢?”

现在,刘嘉想一直留在这个行业里,她打算先参加专升本考试,然后留在殡仪馆工作。越是直面生死,越是珍惜当下的生活,“想做什么就去做,这样离开时才不会有遗憾。”

对于已入行两年多的茶泉灵,她想着如果可能的话,在离世前为自己主持一场“葬礼”,和朋友家人们认真告别。她不希望他们太悲痛,她想告诉他们,死亡是人生的平常之事。

早在2019年, 茶泉灵就签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如果我死后的身体能用到有用之处就更好了;如果不能,那就撒在风里、撒在海里,随便埋掉,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