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再读《卖油翁》有了新理解,明白了课本为什么要删掉一句话

2020-07-16 19:59:50 作者: 成年后再读《

在我们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课文,曾经伴随我们度过学生时代,只不过当时年幼,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限,如今长大成年后再回头品读课文,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与收获,现在分享给大家。

成年后重读《卖油翁》

在我们学生时代,有一篇课文名为《卖油翁》,乃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熟能生巧耳。或许因为时代久远,有一些读者朋友可能都记不清其中的具体内容了,我在这里再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一番,供大家重温昔日学堂里的朗朗之音。

《卖油翁》讲的是“熟能生巧”的故事。在北宋年间,有一位名为陈尧咨的人,射箭技术极高,对这样的技术他非常自负。

有一天,他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练习射箭,正好门口路过一个卖油的老翁,就在那里看他射箭,当他看到陈尧咨十箭射中八九箭时,“微颔之”,并不惊讶叫好,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的箭术少有人能及,所以他很自信,就问卖油翁,您精通射箭技术吗?难道觉得我射的不好吗?卖油翁回答了他一句话“没什么了不起,就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即便再有耐心,也还是有些生气,大声说道:“尔安敢轻吾射?”

这个时候,名场面来了,卖油翁放下一个装油的葫芦在地上,又将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口中,然后舀起油来细流倾倒,油穿过铜钱中间的孔,丝毫不沾。 卖油翁或者说作者欧阳修,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事例,去告诉读者“熟能生巧”这个道理,让读者从中获得益处。

不过,我们要注意到,当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表演”时,他的反应是“笑而遣之”,也就是说,当卖油翁表达了自己“熟能生巧”的观点以后,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从他“笑而遣之”的态度来看,陈尧咨明显没有被卖油翁的表演折服,否则一定会请他回家,一起畅谈。

陈尧咨更具备高度

陈尧咨射箭技术极高,而且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射箭,这时候却遭到一个不请自来的老先生的轻视,本就火爆脾气的陈尧咨,上前询问合情合理,当得知老先生的理论是“熟能生巧”,且以灌油为演示的时候,陈尧咨不再生气,但是显然也没有被老先生的技艺所折服,换句话说,在看完老先生的技艺之后,陈尧咨便不愿意再与他纠缠了。

老先生的“书能手巧”理论并没有错,错就错在轻易地将陈尧咨的箭术,归于与自己灌油一样的“熟能生巧”之列,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

第一、陈尧咨的箭术更具备价值和优势。乍一看去,陈尧咨与卖油翁二人其实都是顶尖技术拥有者,都是通过“熟能生巧”走到了各自领域的巅峰者。其实不然,射箭的精准与否,将直接影响将军在战场上的生死存亡,说眼中一些,甚至影响一些战役的胜负,比如项羽隔着鸿沟那一箭,就差点改变楚汉争霸的结局。但是卖油翁的技术却不一样,因为他的技术没有实际价值,葫芦口足以让普通人灌油而不洒,没必要再放一枚铜钱去苛求自己,虽然此举观赏性十足,却并不具备实用性。

第二、陈尧咨的箭术不仅仅是“熟能生巧”。在卖油翁的眼中,陈尧咨射箭的技术与他灌油的技术其实是一回事,都是“熟能生巧”罢了。然而卖油的人很多,但是射箭准的人却不多,为何?因为箭术不仅仅是熟能生巧,还有天赋在其中,有些天赋,并不是后天努力可以弥补。如果仅仅是“熟能生巧”,“神箭手”就绝不会是如此稀有的人物了。

第三、陈尧咨人如其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陈尧咨是宋真宗年间的状元郎,除了箭术极高之外,书法造诣也高,可谓是文武全才,也不乏有以箭射穿铜钱孔的例子。身为翰林学士的陈尧咨,曾任多个重要官职。所以,卖油翁说的“熟能生巧”的道理虽然没错,但是仅仅以见到一次陈尧咨射箭就轻视他,并且教育他,显然还是太唐突了。对于陈尧咨来说,穿油过孔真不算什么。

陈尧咨一家双状元,他深受母亲的教导,一生忠君爱国,体恤民情,在为官期间,为百姓办了不少的好事。射箭不仅不是他的全部,甚至只能算是他的爱好。他曾经在年轻的时候,每日练习射箭并且沾沾自喜,却受到了母亲的责打。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他母亲认为,你父亲教导你忠君爱国,你却每天练就“一夫之伎”,你要辱没你父亲的志向吗?陈尧咨的这句话真可谓一语中的,她所言的“一夫之伎”,表述的极为精准,射箭再准,终究是“一夫之伎”,他应该有更大的志向。

卖油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将自己赖以生存的“一夫之伎”拿出来,教育别人的业余爱好,如此做法,陈尧咨早受到过母亲提点,自然也就只能是“笑而遣之”了。

课本中删除的一句话

课本里的《卖油翁》其实是一个删减版,少了一句话。那是欧阳修写在《卖油翁》最后的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意思是说,这样的故事与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课本中删除这句话,笔者相当赞同,因为这句话实在是不宜写在课本当中,毕竟课本的读者都还是孩子,不能给他们不正确的引导,为何这么说呢?

庖丁解牛,讲的也是“熟能生巧”的道理,这里不再赘述。

轮扁斫轮,轮扁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造车工人,这人造车达到什么地步,他制作轮子不像其他人那么费劲,又写又画,直接抡起斧子就能砍出轮子来。这也是为什么欧阳修要在文末提及轮扁,就是想说轮扁斫轮其实也是“熟能生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