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祚长达791年,远超后世王朝,周朝的寿命为啥这么长

2020-07-26 13:23:24 作者: 国祚长达79

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更是中国最长寿的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独享国祚791年,而在周朝之后的朝代中基本没有一个朝代享国祚超过300年的,就算相对长寿的汉朝,西汉和东汉这两汉的历史加起来也只有407年。

唯一寿命能超过周朝的便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卫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但卫国只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而不是独立的王朝,因此做不得数。

作为中国最长寿的一个王朝,周朝的寿命为什么会这么长?

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基础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在强调唯一的共同祖先的前提下,王室、贵族、公卿等人优先按照按血缘关系而不是个人能力的强弱、品德的高低来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说白了就是想建立一个家天下。

用通俗的话来说,周朝就是一个大家族,周王一脉就是长房,宗亲贵族、诸侯则是旁系的二房、三房、四五六七八房,正常情况下王也就是族长的位置只有长房可以坐,旁系只有看的份,长房有什么事儿旁系都得出力。

不过旁系的二房、三房在自己这一支当中,他们便成了长房,他们的宗亲、卿大夫则是旁系的二三四五六七八房,然后以此类推。

在继承人选择上,早期周朝从王室到宗亲贵族、诸侯都严格恪守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嫡妻所生第一个儿子为法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若嫡长子早夭且无后则按照顺位轮到嫡次子,若嫡长子有后,则立嫡长子的嫡长子,也就是嫡孙,以此类推;

如果嫡妻无子或嫡系死绝,则立最尊贵的妾为正妻,妾的长子升格为嫡长子,也就是所谓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姜尚

在地方统治上,除朝廷指派官员外,实行的同样是宗法制度,将聚居在某地、或者同姓的人组成宗族,宗族的首领称为宗子,他们手中权力很大,普遍拥有家臣,对各自范围内的族人拥有统率、处置和庇护之权。而且有的宗族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统帅就是各宗族的宗子,可以说宗子就是基层军政首脑,协助周王治理天下。

宗法制度从上到下贯彻整个周朝社会,将氏族组织升格扩大为政治组织,建立起了一套严密并且有效的统治体系,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吕氏春秋》记载:“故先王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则争,争则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即便到了东周礼乐崩坏,诸侯们不断出现以庶、以贤代嫡、甚至弑君夺位的情况,但宗法制度却始终没有崩坏,各诸侯国依然在执行这一套制度,周王依然是被表面承认的嫡系长房,名义上依然是天下共主,直到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国,周赧王病逝,周朝灭亡。

器物等级制度,实际上也是礼乐制的一种

礼乐制的巩固周天子地位

周朝的礼乐制度并非单纯的礼仪和音乐,而是一套非常复杂且完整的体系,是在吸收了前辈经验和旧社会礼乐制度的基础上所完善的用以维护、巩固等级制度的工具,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证明一下。就比如人死了,不同等级之间的叫法也是不一样的,周王死了叫驾崩,诸侯死了叫薨,卿大夫死了叫卒,士死了叫不禄,平民、奴隶死了叫去世。一说驾崩,就知道是周王死了;一说薨了,就知道是哪个诸侯死了。

这个叫法还不能僭越,要是诸侯死了叫驾崩,那他全家都得驾崩。

八佾舞旧照

再比如祭祀泰山。在古代,祭祀本来就是除征伐以外另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而泰山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山,要去祭祀那更是不得了,在严苛的等级制度制约下,只有周王才有资格,诸侯们只能祭祀自己封地内的名山大川。

《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

再比如周王在祭祀的时候,需要有人跳祭祀的舞蹈,这个时候也不能乱跳,也有明确规定:天子八佾,可以有64人跳;诸侯六佾,也就是36人跳;卿大夫四佾,也就是16人跳,士有二佾,也就是4个人跳。

《左传》杜预注,《公羊传》何休注,皆说,诸侯六佾,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四佾,四四十六人。士二佾,二二为四人。

九鼎八簋,只有天子才能享受

再详细到生活上,比如吃饭的时候,《春秋公羊传》记载,周王用“九鼎八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五鼎四簋”,士为“三鼎二簋”;再如敲编钟,周礼规定,周王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

可以这么说,在礼乐制度下,严苛的等级制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从上到下的一种文化共识,有力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

当然在平王东迁之后,礼乐开始崩坏,诸侯们甚至是卿大夫僭越诸侯、天子礼已经成为常态,在晋国甚至还出现晋僖侯这样以节俭为名不顾周礼程序的行为,但周朝制定的礼乐制度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因为更多僭越天子礼的人,何尝又不是在践行礼乐制度。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