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今年高考作文:管仲的另一面,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

2020-07-27 03:19:52 作者: 我写今年高考

今年的高考语文卷相信大家都看了,明月相中了其中的那篇管仲和鲍叔牙的作文题目,现在来跟大家讲讲他们两个人的故事。

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的贤臣,其实是孔子的小弟。”

其实,孔子并不贬低管仲器,虽然他说管仲器的数量很小,不知道有没有节俭,更不知道有没有礼,但是他也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仁为心“微管仲,吾吾其披发左衽也。”因此,管仲又被称为“圣人之师”。在治国上,而孔子则称小臣。

但是,如果抛开一切蒙蔽头脑的神圣光环,仔细研读他的生平和思想,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大家都称赞有加的人物。

据《史记》记载,管仲和鲍曾一起做生意,管仲出钱少,鲍叔牙出钱多,后有《管鲍分金》的故事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从道德要求的角度来看,贫穷绝非不讲道义的理由,在这里只能体现出管仲的人性:却每次都要多拿一点。对于他只关心自己,只注重实际效果,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

随后管仲与鲍叔牙一同出征,每当战事不利时,管仲为了照顾母亲而活,似乎是很有理由的。可谁又没有妈妈呢?哪个士兵不想活着与家人团聚?要是每个人都抢着逃命,这场仗又如何?最终,还是自我利益的体现。

幸好管仲有鲍叔牙这位真正的好朋友,不但总又没有妈妈呢?哪个士兵不想活着在他做犯而且还谁是理解他,帮助他,人时,极力推荐他。并且,他遇上了不计前嫌,能任贤用能的齐桓公。

第二,从治国理政看仲解他,帮助他,而且还在他做犯人时,极力推荐他。

《尊王攘夷》是管仲为齐桓公所作政,喊得很响,但实际上它只是服务于齐国的利益。

一是有了口号,就有了征伐的借口,如讨伐山戎等,既事。标语看起来很高大上能在周天子、诸侯中留下好印象,又能展示自己的实力,取得“霸主”地位。齐桓公就是靠这些“名正言顺”的对外征伐,“九合一家,一匡天下”。

做霸主,不但能在政治外交上获得许多好处,而且还能带来经济收益,齐桓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议,重要的就是统一各国关税。管仲这样做,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关税同盟的地区经济,对齐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执政时,特别重视发展经济,主张通过改革使国家富强。他能够抓住的实际利益,只要改革的结果能够实现事,就不在乎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关税同盟的地区经用什么方法。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他降低了关税,只登记国内的渔盐,对出口货物实行单一税制,还特别建造客栈供外国商人就餐。到齐国去做买卖的商人越来越多,“天下商贾归齐如流水”(《管子·轻重二》)。于是齐国特别重发展经济,主张通过改革富强。

同时,管仲也提出了“山海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政策。又如山中出产铁矿石、海中出产盐归国有,盐铁专卖。这个招数,如果用以后的儒商人越来越多,“天下商贾归齐学“来看,肯定是“与民争利”,但是对于增加国家财富,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被后世的朝代沿用了两千多年。

为富国之计,管仲也想出了一套“税赋合一”的办法。即把税收藏在商品价格之中,让普通百姓看不到、摸不着,无意识地缴纳税款。如此既能增加收。这个在道德君子看来,还难免“欺民”,但是对于增加国家财富的嫌疑。

但是管仲不也想在乎这些,只要能赚钱增加收入,又能避免引起不满,即所谓“取之,他就敢干。

例如在《管·轻重戍》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鲁、梁两国同为齐国的邻国,两国人民擅长于织管仲却不允许自己的生意人产衣,全部从重金买他们的生意人布。

鲁梁二国的人民,就开始赚钱了,他们都在织布,农事也被废弃了,一年后,粮食价格猛涨。此时,于是,齐国很快形成了一种穿着时髦的,管仲却下令关闭鲁、梁二国的通商关卡,不再向他们出售粮食,也不再进口一匹黄布。

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崩溃,难民纷纷逃往齐国,齐国面对如此压力和人口束手无策,这个时候唯独管仲站了出来鼓励他们去开垦荒地,促进齐国农业生产。随后鲁梁二国从此一蹶不振,不得不向齐国求援。

此外,管仲还提倡消费,提倡奢侈。在他看来,“俭则伤身”,只有经济流动起来的时候,国家才是富强的,才能是发达的,假如人人都把钱放在口袋里不去花的话,恐怕很难有繁荣的经济。

因此,为了吸引外地人,为了吸引消费,管仲在齐国又设立了七百个“女闾”。这里的“女”即“妓”,因此管仲也成为中国官营“妓”的祖师爷,这也可以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一切看来,管仲的治国方针完全是从实效出发,只要办得好,他一定能办好。作为一名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他并不在意道德批判,更不在意别人的观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