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说:不能留名青史,那就遗臭万年!结果他果然说到做到

2020-07-29 01:07:44 作者: 此人说:不能

(——第90期)

说起中国古代史上的枭雄,我们一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曹操,或许跟三国演义的传播有关,曹操有时候被称为英雄,有时候被称为奸雄,但有时候会被称为枭雄。总之,称呼的转变,都是根据他的不同时期的转变。比如曹操年轻的时候去刺董卓,被称为英雄行为,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被称为奸雄行为,但是他心怀天下又展现的是枭雄本色。但是在古代史上还有一个人,他也具有这样的三个特点,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东晋时期的一代重要人物桓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桓温这个人物到底有什么特点,他的身份又是如何不断变化的,另外,他为什么会说出“不能留名青史,那就遗臭万年”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

桓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桓温的祖上是桓范,桓范是曹魏时期的大司马,可谓位高权重,但是因终于曹魏被司马氏在夺权中杀掉。之后恒温的家世地位就败落了,到桓温的父亲桓彝时期,他们已经因为“五胡乱华”举家迁居到了南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衣冠南渡”。到了南方的桓家只有一个追求,那就是建功立业,创造功名,提高自己的家族威望。

也正因此,桓温的父亲一有机会,就积极为国立功,但在桓温15岁的时候,他父亲在参加平定“苏峻叛乱”中被叛军大将韩晃斩杀。但是桓彝被杀的起因据说是因为泾县县令江播的谋划,总之,桓温在15岁的时候怀揣利刃,找到江播的儿子,将其杀掉,为父报了仇。恒温也因此被人看重,一方面认为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方面认为他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懦弱的男人总是被瞧不起的,任何时代大概都是一样的。

根据史载来看,桓温的外形很有特点,一是身体伟岸,也就是很高大,二是眉宇间有英气,容貌俊美,三是他的为人十分豪爽,有侠客风度,做人很大气。但是桓温人生的转折点,却来自于他的婚事。

晋明帝司马绍有个女儿,是南康长公主,这公主到了一定年龄也是要嫁人的,就算老爹是皇上也没办法逃避。所以在南康长公主到了嫁人的年龄的时候,皇帝就让大臣推荐个女婿来。于是庾翼就给司马绍推荐了桓温,后来司马绍见了桓温也很满意,就同意了这门婚事。桓温娶了皇帝的公主,身份自然是扶摇直上九万里,先是封为驸马都尉,后又被拜为辅国将军等职。

当时有人把桓温比作大权臣王敦,但是桓温很有意思,他竟然不满意,因为他崇拜的对象是刘琨。有记载说在北伐的时候,桓温无意中碰到了刘琨府上的一个老歌女,这个老歌女一看见桓温就哭了起来。桓温问你哭啥啊?那老歌女说我看见将军就像看见了刘琨司空。当时桓温的表现就像曹操被评价为“乱世之奸雄”一样开心,桓温十分兴奋,赶紧把衣服整理了一下,头发捋顺,说你再看看,我真的像刘琨吗?但是老歌女再仔细看了后,却说:“脸像,但你的脸肉少,眼像,但你的眼小一些,声音像,可惜你的跟刘琨比起来就有点娘娘腔了。”桓温听罢,好多天都心情郁闷。

桓温人生的第二次转变是在庾亮庾翼去世之后,当时东晋朝中选不出合适的荆州刺史人选。为何?因为荆州是东晋王朝的屏障,而荆州之北是强大的胡人势力,而西边则是强蜀。如果没有一个铁腕的能人,不但镇守不住荆州,反而会丢失荆州造成灭国之灾。所以此时的荆州对于东晋来说,比三国时对于蜀国更重要。而朝廷最后选择桓温去做荆州刺史,这是因为桓温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但当时有个叫刘惔的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因为这句话对于桓温来说,可谓判断极为准确,预言了桓温以后的走向。

这个刘惔说:“桓温镇守荆州,荆州一定不会落入敌手,但桓温有了荆州作为根基,也将成为没有缰绳的千里马,无人可以驾驭。”

后来果然如此,桓温做了荆州刺史之后,就开始整军备马,向北方的势力发起了战争。桓温要收复国土。桓温不愧为一代枭雄,他能征善战,统兵能力非常强悍。当时在巴蜀的势力是成汉,于是桓温就精选一支万人精兵,攻下成都,成汉灭国。以后桓温又攻前秦、打败姚襄、讨伐前燕,打到长安和洛阳,可以说东晋自建朝以来从未取得过如此傲人的成绩。

但桓温的胜利却并没有让东晋的统治者感到兴奋,反而是喜忧参半。因为此时的桓温虽然还行君臣之礼,但是因桓温的实力、威望太高之后,桓温本人的野心也有所膨胀,另外朝廷对桓温的信任也逐步降低,反而防御心理不断提高,所以桓温上奏的军事行动,朝廷基本都不批准,尤其在桓温消灭成汉势力之后,朝廷甚至为了压制桓温,还任用一些白痴来带兵北伐,不仅错失了北方的机会,还损兵折将。但对于东晋皇帝来说,他们希望的只是让桓温守住荆州就可以了,说白了他们为了压制桓温,宁可不要中原失地。这样以来,桓温和朝廷之间的矛盾就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时候早晚发生。

于是桓温的人生有了第三个转折,就是以太后的名义废除了当时的皇帝司马奕。然后新立了一个皇帝,叫司马昱,即简文帝。桓温既然敢做废帝之事,其早日的雄心,在此时已经变成了野心,至少当时的人们都是这样认为的。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桓温准备篡夺帝位的前兆。但是结果很遗憾,桓温这个人虽然因手握重权,做事手段有些强势,但他还是一个守礼节的人。应该说,桓温在这事上的态度比枭雄曹操还要略好一些。曹操当时升任丞相和魏王的方式,还是比较直接的,汉献帝也不敢说什么,直接在上面签个字,写个“准”就行了。但桓温后来想加九锡,也是写了请示,但朝廷一直拖拖拉拉不批示,桓温也不敢怎么样,虽然手握重权,也只能干等着,不过桓温等到公元373年死亡来到,也没等到朝廷同意给他加九锡的诏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