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那些被贬的文人官员,范仲淹,欧阳修,苏轼!

2020-07-29 13:20:08 作者: 北宋时期,那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国策,文人很高的地位,“不杀士大夫”已成为宋朝皇家祖训。文官自由度很高,敢直言进谏。因而,北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文官被贬谪的很多,东山再起的也不少。还有不少在贬谪过程中,创作了许多千古名作。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赤壁怀古》等数不胜数。

在北宋当官,不被贬谪,都是一种遗憾。北宋真正落实了不杀士大夫,导致这些士大夫敢于直言,敢于和皇帝针锋相对。最有意思的是,包拯都把唾沫星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仁宗生气也没辙。有时候皇帝实在生气了,或者迫于压力,一句话就把文官贬谪到地方了。惩罚的越狠,就是贬谪的越远。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就等于判死刑了。我们来看看,北宋时期那些被贬谪的名人。

范仲淹,他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改革家。范仲淹每一次被贬,都引起京城轰动,很多人为他设宴饯行。范仲淹第一次被贬,就是因为进谏刘太后把皇权还给宋仁宗。触怒了刘太后,被贬谪。这是在宋朝,范仲淹敢这么做。要是在唐朝,狄仁杰绝对不敢进谏武则天让出皇权的,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这次贬谪,在文武百官中赢得了美名,称他这次出行“极为光荣”。此为“极光”。

范仲淹第二次被贬,惹怒了宋仁宗。本来这是宋仁宗的家事,皇帝宠幸尚氏、杨氏二妃,要废掉郭皇后。范仲淹率领百官,当庭和皇帝争辩,气的皇帝当时就把他贬出京,眼不见心不烦。而此时,京城官员完全不忌讳他,反而争相请他喝饯行酒,说他这次出行“愈加光荣”。此为“愈光”。

第三次贬原因,范仲淹牛脾气又上来了。范仲淹参奏当朝宰相吕夷简,培植亲信,拉拢朝官有朋党之嫌。因为当朝很多大臣都出自吕相门下。这次得罪了吕相,后来因建都一事,范仲淹有不同意见,他建议把都城定在开封。范仲淹连续四次上奏,再次触怒朝中众臣。新账旧账一起算,吕宰相趁机发力,把范仲淹贬到了饶州。范仲淹每次被贬都是因公而不是因私,这次送行的大臣说他此次出行“尤为光荣”。此为“尤光”。范仲淹三次被贬,都是因言获罪,贬的越远,名声越大。范仲淹后来还有很多次被贬,后来有朋友告诫他,以后缄默不语,少管闲事,就能保平安。范仲淹回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欧阳修三次被贬。宰相晏殊的推荐下,欧阳修成了北宋朝廷一名谏官。范仲淹与宰相相吕夷“百官图”事件中,欧阳修站在了范仲淹一方。范仲淹被贬后,欧阳修受到牵连被贬到夷陵,这是欧阳修第一次被贬。

欧阳修支持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庆历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和贵族阶级了利益,皇帝顶不住压力。仅仅实行一年就无疾而终。范仲淹,辅弼为此事承担了责任,被贬饶州。而欧阳修又受到牵连被贬到滁州,后又改任扬州、颍州,应天府。在滁州写了了流传千古《醉翁亭记》,这是他第二次被贬谪。

欧阳修被贬到地方后,很有政绩,后被召回朝廷任翰林学士,此时欧阳修以一己之力编撰了《新五代史》 。宋英宗去世后,神宗即位。欧阳修直言进谏太后还权以及“濮仪之争”又被无端参奏,被贬到毫州。这是欧阳修第三次被贬谪,没多久就退休了,回到颍州。

苏东坡是我国史上最全才的人物,诗词书画都达到了宋代最顶峰。苏轼是北宋被贬次数最多的人之一,本文只写最出名三次。第一次被贬黄州,是由于反对王安石“熙宁变法”。变法派借口“乌台诗案”,参奏给宋神宗,引起皇帝不满后被贬。在此期间,苏轼写出了《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名作。宋哲宗时期,司马光被启用,苏轼被召回宫。司马光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又发表了不同意见,这次苏轼站在了改革派立场,把保守派的人给得罪了。苏轼两边都不站队,造成了第二次被贬到杭州,惠州,疏通西湖,修建苏堤。

后来,苏轼又被调回宫中。苏轼在六十二岁时,由于政见不合,被贬到颍州,扬州,定州,惠阳,儋州等地。宋徽宗继位后,他生活状况有所改善。适逢朝廷大赦,苏轼回到了常州。苏轼一生,被贬次数多,被贬时间长,被贬路程远都堪称之最。他的一生不是在被贬之中,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北宋官员几乎都被贬谪过,没有贬谪的几乎没有。宰相晏殊也没贬谪过三次以上,王安石,司马光,秦观等等文人官员都多次被贬谪。他们不乏有很多东山再起的机会,北宋的政治制度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政体。这种政体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仅凭半壁江山,就创造了世界最大的经济总量,最富裕的国度,最繁荣的文化。

官员屡次被贬谪,还能多次东山再起,是不是制度进步的表现?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