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口码头:沅水三大码头之一,演绎民国江湖风云

2020-07-29 21:06:58 作者: 龙溪口码头:

文:潇洒一鉴 图:阿牛等

龙溪口码头

龙溪口码头浮桥

舞水发源于贵州省中部瓮安县,是沅水最大支流,与其他支流渠水、辰水、巫水、溆水、酉水一同汇入八百里洞庭。其中沿舞水西进是历史上中原进入大西南最便捷的通道。龙溪口码头就处在湘黔交界的舞水河边,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沅水三大码头之一。素有湖南省西大门之称,也是黔东南的物资集散地,是中国“洪油”资源渠道之一。

码头物资丰富,外地商人纷至沓来,官员和地方在此临水架楼,修筑码头。主要有万寿宫码头、沅洲码头、大码头。

万寿宫码头,解放前万寿官码头的装卸是由封建把头聂大伟把持,号称“江西帮”,他控制着江西来晃县行商的“八大油号”.主要装卸人大油号的桐油、布匹、农副土产等货物。

龙溪口三拱桥

码头工人

本县“地头蛇”封建把头张老玉(绰号独眼龙,又叫开口张)和姚福清(绰号闭口姚),二人为垄断晃县所有码头,与江西帮聂大伟互相争夺万寿宫码头,挑动双方工人大打出手,状告到晃县县政府和沅州府。张、姚二人获胜,为了庆贺胜利,张、姚二把头强行要工人每人交光洋一块,买三牲祭品和香烛纸马,在浮桥口河滩上敬大菩萨。

从此晃县所有码头被控制在张、姚二人手中,并与原国民党退役军官张文英(又称张本清),曾任湖南省保安独立旅旅长等职)成立“救工委员会”,由舒仁鹏(扶罗皂溪人)当会长,委员由晃县国民党国大代表舒毓凤担任,张老玉担任常务总理事长(于解放前夕病亡,姚福清任常务理事长(姚于解放初期被镇压),二把头畅伍权任常务理事长兼秘书(杨曾任过伪连长,兴隆柏树林人。数工委员会还豢养着张东洋、姚大伦、姚本根、张桂元等14名封建把头的爪牙。码头工人成年累月为这些封建把头做牛做马。

龙溪口码头

为了对工人达到有效的控制,他们立有码头规约。分姓氏排列,属张、姚二姓者,每人还要交两块大洋的码头费,外姓人除每人交12块光洋外,每人还要办一来酒席,供各个把头们吃喝一顿才准进入码头做工。把头按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抽钱,如发现不交者,第一次按十倍罚款,第二次处以停班开除,不准在码头做工。把头们每天在街头巷尾悠闲自在,监视工人,待到天黑后他们就与工人算账抽“头钱”去了。工人们劳累一天的所得收入,被他们左算右算已所剩无几。当时物价又很不稳定,一日三涨,工人做一天工,有时只够- -餐米饭钱。工人除了忍受饥寒交迫之苦外,还被迫履行封建把头一年到到头没完没了的各种摊派费用。如码头费、理事费、各种迷信费(朝山、拜佛、敬菩萨),逢年过节、婚嫁、生日的拜费。封建把头只顾不择手段的压榨工人,而对工人的死、伤、病、残置之不理,连劳动工具还得自备。

码头工人

1947年后,八大油号陆续迁往武汉等地,万寿宫码头的业务也随之淡薄,逐渐萧条而废弃,工人被迫转产或失业。

沅洲码头,沅洲码头在万寿宫码头下游几十米的舞水河岸,所谓沅洲码头,即芷江码头的意思,解放前芷江县称为沅洲。沅洲码头专门停舶由芷江上来的船只,从芷江运来的红粮、大米,从贵州黄平、镇远、玉屏等地运来的黄豆、花生等农副产品都存放在粮行李高钧家,互买互卖,经常往返的大小船只约三十多艘,全部停舶在沅洲码头装卸货物。解放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码头仍很兴旺。

大码头,在沅洲码头下游十几米远。传说是“禹王宫”出钱所修,是摆渡舞水河的人渡码头。1930年,在海水河上架设了连接南北两岸的浮桥后,该码头便成了沿河船只进龙市赶集临时停泊的码头,涨水撤浮桥时行人过渡照旧在此摆渡,直至1984年7月1日龙溪口大桥按工后,大码头也失去了它成有的作用。

龙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