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盛世出现的规律

2020-07-17 14:27:15 作者: 浅析中国古代

引言: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生逢盛世,是每一个人的梦,也是每一个人对时代的最大期望。所谓盛世,就是内无无可救药的政治腐败,外无迫在眉睫的敌国外侵,社会治安总体良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吃穿有所保障的时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盛世,一共出现过三次,即汉武盛世、开元盛世、乾隆盛世。除此之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盛世或治世,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明代的“仁宣之治”,仅此而已。虽然历代中国人都梦想盛世,但盛世的出现的确屈指可数,而且持续时间都不算长。但是,当我们细细观察盛世出现的原因时,我们能够得出一些规律。

一、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盛世出现之前,都必定是大规模的乱世

在文景之治出现的前二十年,中原大地刚刚结束秦末农民战争。十多年的战乱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口损失。据历史学家推断,秦汉之际,因为战乱使中国损失了当时近百分之五十的人口。至于经济损失,则更是不可计数,中国古代没有哪一个王朝开国之初比得过大汉当时的狼狈。《汉书》就曾记载,老百姓当时没有任何存量,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四匹一样颜色的马,官员上朝都要乘牛车。

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应该属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但这个盛世的背景一样是空前惨烈的人口损失。就在唐太宗登基的头三年,超大规模的隋末农民战争才彻底宣告结束。明代小说家褚人获就曾在《隋唐演义》中描述过这段时间悲惨的社会现状。太宗贞观三年,魏征在描绘战后百姓社会生活状况时仍旧说,自洛阳东到海边,原来富庶无比的中原大地人烟断绝、鸡犬不闻。

明末清初农民战争形势图

而清代的康乾盛世的背景也是明末至康熙即位几十年来的大屠杀和大破坏。明清易代之际,人口损失至少达四千万,其中仅清军屠城一项,就高达近八百万。长久以来,四川遇及战乱时期,人口一般比别省损失更多,但明末清初这一次,四川人口从1626年的三百六十余万,减少到了1661年的九十余万,损失超过了四分之三。据《清史稿》记载,当时的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人口总数不及别省一县之众。

可极衰之世的大破坏,正是盛世出现的必要条件。传统王朝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多人口与土地兼并之间的矛盾。而大的战乱一次性地就为新王朝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也给新王朝的发展提供了宽阔舞台。正是因为隋末农民战争导致人口大量死亡,造成田地抛荒,所有唐朝才能稳步推进“均田制”。同样,汉初的“招抚流亡”和清初经济迅速发展,都离不开这点原因。

安史之乱后,杜甫写下《忆昔》以怀念开元盛世之景二、盛世的出现得益于乱世提供的教训

前代统治者倒行逆施的严重后果,自然也给新兴王朝以极高的政治警惕。汉王朝建立之后,整个统治集团都在思考强秦何以暴亡。贞观之治的出现,更是要感谢隋炀帝这个“反面教材”。与此相似,清初的几位帝王,也无不以晚明弊政作为自己施政的教训。明朝后期的多数帝王均以好货贪利而闻名。除此之外,秦、隋、明的灭亡还在于对百姓剥削过甚。故而,三大盛世的君主们,一上台便采取轻纨薄赋的惠农政策,汉文景时期,税收制度由汉初“十税一”改为“三十税一”;唐太宗不夺农时、轻劳薄赋、去奢省费,终生没有进行大工程建设;清康熙至乾隆,皇帝们都恪守“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原则。此外,盛世的君主们也都极尽勤劳,清代皇帝又最为勤勉,个个未明就起,勤奋不懈。这其中,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游,不狩猎,终日埋头政事,仅以批阅奏章而言,平均每天批奏折约十公斤,批复语每日平均多达三四千字,堪称皇帝中勤政之最。

所以说,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盛世,那都是在极衰之世付出高昂学费后考出的高分。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三、盛世的出现,必定要遇到英明的帝王

三大盛世的出现,无外乎都是由素质超强的君主所创造。而作为盛世君主,必定要凸显出与众不同之处。首先才能要出众,其次自制力也要超群。事实上,盛世的缔造,靠一代帝王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除非此人活得够久,但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巧合出现。但凡遇到盛世,必定都是几代人继续努力的结果。这方面,可以说中国盛世的出现规律是,一个英明强悍的开国君主为新王朝打下根基,找好方向。开国帝王去世后,往往会出现一个短的王朝磨合调整期,再由另一个不输老子的子孙打开王朝发展的瓶颈期,然后把王朝带向盛世。

汉武帝画像图

汉代刘邦开国,确立了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他死后,政权被吕后操纵,政治出现短期动荡,直到文帝、景帝,一方面继续黄老政策,另一方面加紧打击诸侯王势力,从而催生了武帝时期的极盛。唐代的盛世,经高祖、太宗打下根基之后,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调整磨合阶段,再由玄宗推向高潮。清代的盛世,也是入关之后由多尔衮和顺治打下基础,康熙即位后杀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等一系列瓶颈被打破后,在雍正和乾隆时期走上盛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