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一场诗词比赛,白居易、元稹竟被此人一首诗震撼不敢下笔

2020-07-17 18:51:23 作者: 千年前的一场

在黄石城区东部长江南岸,矗立着一座险峻秀丽的山峰,同时也是六朝时期的军事要塞,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笔赋诗,这座山峰就是西塞山。长庆四年(824),刘禹锡从夔州调任和州刺史,乘舟沿江而下,经过西塞山时,心有所感,之后写了一首怀金陵的千古名篇。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据《唐诗纪事》载:

这首诗便是《西塞山怀古》:

前面四句蕴含的典故较多,为了方便理解,在此简单叙述下王濬出兵的经过。公元279年的十一月份,西晋开始对东吴发起攻势,王濬身为龙骧将军,则带领水军,乘坐着高大坚固的楼船,从益州沿江而下。

东吴听到消息后,便在王濬军队的必经水路布置了很长的铁索,可这个消息被王濬知晓,自然,他也想出了应对之策,一路上攻无不克,庞大的水军战船开到了建业(南京),孙皓见大势已去,便上表请降。

所以刘禹锡在首联说的是王濬攻克建业的历史事件。东吴苦心经营的防备工事,被轻松化解,拦截楼船的铁锁,早已经沉到了江底,于是投降的旗帜从石头城竖起。历经数代的东吴,便这般成为了过去,在当时看来,西晋无比强大,就连东吴在顷刻间覆灭,但岁月流转,大统一的西晋,也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东吴可以说是南方六朝之始,后世常言以史为鉴,可是东吴的覆灭似乎并没有成为后车之师,东晋、宋、齐、梁、陈依旧逃不过兴衰沉浮的命运,可能帝国之固,不在山河之险,而在君明臣贤吧,可谁又能说得清呢。

颔联便顺其自然的由怀古转到了伤今。人世间有多少令人感伤的往事啊,但此刻都已化作飞灰,只有山峰依旧矗立在江边,任江水奔流而过。六朝以西塞山为要塞,将其看做都城拒敌之门户,然而江山却不管兴亡之恨,诗中一个“依旧”,道尽沧桑。

最后言当下,是四海一统,天下为家,而南朝的军事堡垒,已经荒凉成了一片遗迹,在秋风之中萧瑟,在芦荻野草间隐匿。刘禹锡在此诗之中,似乎并没有言当今如何如何,只是单纯地叙述了东吴覆灭的历史事件。

然后轻轻感叹一声前朝已灭,江山依旧,可正是这声感叹,令读者品味出了一种抓不住而又深刻的含义,直到最后一句“今逢”与“故垒”的对比,才浮现了一种没有言明的讽刺,是讽喻六朝割据的局面,亦或是讽喻前朝朝廷奢靡的风气?似议论而又无议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似是没有说,而又似全说了,对前朝的讽喻,更是折射唐王朝的腐败。

刘禹锡的这首诗读来一气贯注,十分畅快,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但又没有令人感到晦涩眼乱的典故。所以薛雪的《一瓢诗话》说此诗“自然压倒元、白”,也就是元稹、白居易了;俞陛云更是认为此诗与崔颢《黄鹤楼》异曲同工,在盛唐时期,七律只有沈佺期《龙池篇》,以及李白《鹦鹉篇》能够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