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用八个字羞辱皇帝,光绪处置他的方式,映射出大清一大积弊

2020-07-17 19:57:47 作者: 章太炎用八个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作为“天之子”,也具有不可侵犯的威严。但在历史上,却有人和皇帝打起了官司,最后结果又如何呢?这还要从章炳麟的革命行动说起。

章炳麟又名章太炎,1869年出生,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1897年, 章炳麟因为出众的文笔,而担任《时务报》主笔;后因参与维新运动而被清廷通缉,不得已流亡日本。

1903年,回国后的章炳麟,做了两件让清廷难以容忍的事情,一件是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另一件是为邹容的《革命军》一书作序。

尤其是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中,章炳麟竟然“大逆不道”地写下八个字:“载湉小丑,不辨菽麦。”这是对光绪皇帝的直接人身攻击,虽然清朝当时在洋人面前软弱可欺,但是自己的子民却这样“污蔑”皇帝,实在是令他们暴跳如雷。

清廷震怒的后果,就是非要和章炳麟打官司。但当时章炳麟等人工作的《苏报》报馆,地点位于英租界内,清廷没有随便抓人的权力。

没办法,两江总督魏光焘出面,委派江南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赶往上海,和上海道台一起,同英租界交涉,最终在清廷的强烈要求下,章炳麟等人被英租界的巡捕房捕获。

这一年的7月15日,章炳麟、邹容以及《苏报》的一些主要负责人,接受了清廷以及英租界派出的律师联合共同会审的活动。会审的具体地点位于北浙江路,名称叫做会审公廊,是英租界建立后,清廷和洋人联合成立的一个审判机构,遇到有中国人牵涉其中,便由清朝地方官员出面会审。

会审的焦点是章炳麟在文中写的“载湉小丑,不辨菽麦”八个大字。清廷认为,章炳麟作为大清的子民,大逆不道,公然向皇帝的权威发起挑战,必须处以极刑。

但章炳麟却据理力争,他引经据典,辩解说“小丑”其实是“小孩子”的意思,虽然用词不太准确,但对光绪却没有多大的不敬。至于直呼光绪的名字,章炳麟说西方人也是这样称呼的,文明社会,不能说他这种做法有什么过错。

第一次会审结束后,清廷向英租界施压,希望能够“引渡”章炳麟等人,由清廷单独审理,自己的事务自己处理。英租界对于此事,也处于观望的状态之中,一时间不知道是否应该答应清廷的要求。如果答应了,章炳麟等人的性命绝对保不住。

但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扭转了局势。一名叫做沈荩的报人,因为在报纸上揭露1903年清廷和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即《中俄密约》,抨击清廷将东三省的路政税权拱手让给俄国,这让清廷颜面扫地,立即抓捕沈荩,严刑拷打之后,将其勒死。

显然,沈荩罪不容诛,却也被清廷处死;那么章炳麟的行为,比沈荩还要严重,一旦交给清廷,绝对是死罪。所以英租界最后拒绝了清廷的“引渡”请求,草草判了章炳麟等人一两年刑罚就结案了。

章炳麟等人由此幸运地免去了杀身之祸,而在这次判决之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及《革命军》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了,人人争相传诵,加速了清廷的灭亡,这也是清廷所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