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众多开国皇帝要诛杀开国能臣,仔细一想,还是有道理的

2020-07-17 22:12:42 作者: 为啥众多开国

古代的开国皇帝都挺奇怪,没得天下之前的真是好的不得了。秦始皇没有一统天下之前,给自己谋士长跪不起求指导。王莽为了秉公执法,把自己儿子都给杀了。刘邦和朱元璋也是礼贤下士,一点儿不像上台以后那么残忍。可得了皇位之后就摇身一变,刻薄寡恩,诛杀能臣!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他们得了皇位之后,他们的思路就转变了。要说什么叫开国功臣,要知道开国功臣里面不可能有废人,要么是文厉害,要么是武力,要么是文武双全。但是皇帝天下到手之后,这些人能耐就成为威胁皇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打天下时候,皇帝需要这些人本事,天下到手以后,皇帝就不需要能臣了,而是需要忠臣,也就是对我忠心耿耿的,还不能威胁我皇位的。所以能臣倘若不能转化为忠臣,那不就是皇位威胁吗?

可是能臣变忠臣,不是一天两天能辨别出来,需要时间,皇上们可是等不及呀!所以他们采用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方式。就是先把这个手底下这些能臣分成几类,有能力造反的和没能力造反的,没能力造反的,你又没那能耐,你造反我也不那么在乎,几天我就把你灭掉了,有能力造反的,他们就采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就甭管你想不想造反,全灭掉,宁可错杀,勿放过。

那么诛杀能臣要怎么做呢?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夺权,第二步是夺命。第一步是夺权,就像著名的历史上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有能力造反的,我先把你们的权利收回来,这是有形资产,同时,剥夺完你有形资产,还要你剥夺你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就是能臣的威望,才干,人脉,这才是一个能臣的根本。

我们来看韩信,韩信后期失势了,连齐王都让刘邦免了,可是就这样的韩信来到樊哙家中,樊哙还说,这有多大荣幸,才能让你来到的家中,对韩信那是毕恭毕敬,尊敬万分。我们就不难看出当时韩信的威望有多大了,这就是能臣的无形资产!如果韩信造反,那么有多少人跟着他,刘邦和吕后对这样的人岂能放心,只有将你无形资产也剥夺了,也就是能臣的性命也剥夺了,才能安心。

韩信不明白,所以死在这上面,假如韩信他要真抹脖自杀的,刘邦可能就会到他坟上,还得哭两下的,然后厚待韩信的后人,说不定让他儿子当驸马什么的,因为把你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消灭了,那么皇上放心了,这天下就稳了,善待你的后人也就无所谓了。

所以研究明白开国皇帝这个心理学,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他如此的愿意杀开国功臣了。也有聪明的人,把这里的道理看的十分明白,急流勇退,得了善终。春秋,当时吴越争霸的时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都靠谁呀?依靠的就是范蠡和文仲,范蠡还给勾践推荐了自己的女朋友西施,结果西施把夫差迷惑的五迷三道的。

等到真正的把吴国灭了之后,勾践打算奖励范蠡,范蠡就明白这个道理!范蠡跟勾践说:“我也不想要别的,我就想带着我心爱的女人西施,泛舟五湖!”言下之意就是我归隐了,我啥也不要!范蠡还劝文仲也归隐,可是文仲不信。

结果就是没用多久,勾践一日去到文仲的家中,给文仲留下了一把剑,文仲拿起来一看,正是那夫差送给伍子胥,让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大王要我自杀啊,悔不该不听范蠡之话,可是到了现在后悔来不及,直接拔剑自杀了。

还有张良,刘邦得了天下,张良好像就知道刘邦会什么样,找了个理由,就功成身退了,而且是那种隐姓埋名,一点线索都没留下,刘邦后期忌惮张良想杀他,都找不到了人了。

所以历朝历代皇帝诛杀开国功臣这个事,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大的一个矛盾,你说这些开国功臣,不呕心沥血的帮助皇上,那怎么可能得天下,他们也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可是真要是把天下打下来,很可能跟着自己死期就到了,这就是一个解不开的非常纠结的死结!能逃脱这种厄运的,那都是特别想得开,就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我都不要了,可是问题就在,有几个人能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就急流勇退,人性那真不是轻易可战胜的!

求点赞,求关注!更多精彩故事清朝公开的极刑,被外国人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成了污蔑中国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