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进攻关中,为什么必须要从函谷关或者潼关

2020-07-18 03:21:53 作者: 古人进攻关中

潼关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频率是最高的,由于陕西河南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陕西和河南两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安和洛阳两地更是长期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首都的角色,而潼关扼守在西安和洛阳中间,是陕西等西部地区前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可见,无论是从东方攻入西方,还是从西方攻入东方,得到了潼关,那就相当于基本占领了首都。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著名文人张养浩曾经在路过潼关的时候,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直接点明了潼关两边陡峭挺拔,潼关易守难攻的特点说。

秦汉以后的潼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了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而在秦汉之前,却有一关隘跟潼关同样重要的地位,它就是函谷关。

说起函谷关,就不得不说到函谷道,函谷道传统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上的函谷道,指的是从函谷关到潼关之间长达一百四十里的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直狭小,事实上,它虽然非常险峻,倒也没有到“深险如函”的地步,中间也有好几个突破口,可以离开这条函谷道而转入他途。

而真正的“函谷”,是指的狭义上的函谷道,这条道路长度仅仅十五里,它其实就是在稠桑塬上的一条裂缝。

为什么必须要从函谷关或者潼关

因为从潼关或函谷关进攻关中更容易一些,古代技术落后,没有什么好的渡河工具,只能在各个渡口进行偷渡,各个渡口一般都有军队把守,都相当险要,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与函谷关与潼关的难度不相上下,而且渡河作战,中原军队并不擅长。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围绕关中的战争,大都是陆战,从关东进攻而来的部队,基本都是陆军。

古代除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国家,训练了大批水军之外,其余北方政权,基本都是陆军,主力部队为步兵,配有骑兵、战车兵、弓箭兵等。

从地形上看,此处只有黄河一条水路,从陆路走,不可能让大部队一边行军打仗,一边背着船只吧。可以说,关东诸国即便有水军,等打到函谷关,水军也只能弃舟登路,最后也都变成陆军。

还有后勤补给的问题,河东临近太行山脉,根本不适合大规模行军,后勤更是无法保障,如果选择冬天寒冷季节,黄河冰冻之后,危险更大,为了御寒,而需要更的的补给,一旦强攻不过,补给中断,只能被冻死饿死。

虽然危险,古代并不是没有从河东渡河进攻的,这就需要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还必须是对方在河西渡口没有什么兵力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否则就是找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