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曹破延,他伪装的民族,对世界贡献很大

2020-07-18 15:35:03 作者: 《长安十二时

《长安十二时辰》持续热播,好评不断,剧中第一个出现的反面人物,就是曹破延。曹破延虽然不是最终的“大反派”,但他前期的出场也足够吸引人。曹破延虽然凶残,因为疼爱女儿,所以在剧中也有温情的一面。曹破延是什么来头呢?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的第一章《巳正》中描述了曹破延入长安城时的情形:

申请者叫作曹破延,粟特人,来自康国。这次来到长安,一共带了十五个伴当,十五峰骆驼和一匹公马。携带的货物是三十条羊毛毡毯和杂色皮货,一路关津都有守官的勘过签押。

这里提到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粟特人,第二个是康国。实际上,曹破延并不是粟特人,而是突厥人伪装的粟特人。在历史上,康国是粟特人建立的城市国家,在唐朝,尤其是在丝绸之路上,粟特人和唐人交流频繁,本文来浅谈唐朝与中亚粟特的文明交流,以及粟特人对唐朝丝绸之路的贡献。

一、粟特人:不可忽略的古老民族

在唐朝,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代,被中国人称为粟特,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民族,被称作为“粟特人”。粟特人的祖先,要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的月氏(张骞出使西域所要去的部落就是大月氏)。但月氏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被迫西迁,后来又被乌孙人打败,再次西迁,一直迁到了粟特。月氏长期在这里定居,就形成了后来的粟特人。

唐朝初期,粟特人在河中地区建立了很多城市国家,如康国、安国、石国等。据《隋书·康国传》记载:

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

所以,粟特人虽然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但因为他们都是月氏昭武的后人,这些国家因此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中包括安姓、曹姓、石姓、米姓等,其中,曹姓是粟特人最常见的姓氏,《长安十二时辰》中,作者为了和历史契合,才给曹破延取了姓“曹”的姓氏。

唐朝李世民时期,东突厥被大唐所灭,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唐朝名将苏定方灭掉了西突厥,原本在突厥地盘上的粟特人开始向唐朝靠拢,唐朝在当地设置了羁縻府州,专门管理这一区域,粟特各国的国王,都要受唐朝的册封,粟特人所建立的城市国家,都成了大唐书藩属国。

粟特人擅长经商,《新唐书·西域传》曾记载:

(粟特人)擅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国,利所在,无不至。

又因为粟特人的聚集地在帕米尔高原附近,是唐朝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说,粟特人长期参与中国的丝绸之路,为唐朝乃至世界贸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唐朝和粟特人的人文交流,也比较频繁。

二、粟特人:开元盛世中的亮丽风景

唐朝从李渊称帝,到李隆基登基,期间经历了94年。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鼎盛,史称“开元盛世”,唐朝以“开放”著称,《唐六典》记载,开元年间,长安居住了约70多个藩国的外国人。包括日本、高丽、突厥,东南亚和西北少数民族等。这些外国人有的是来朝贡的,有的是来经商的,有的是来留学的,有的长期居住在长安,俨然成为了长安城的“居民”。

在开元盛世,众多外国人中,有一类人,较为特殊,那就是粟特人。“诗仙”李白在《前有一尊酒行二首》中写道:

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据考证,这首诗里的“胡姬”,指的是粟特女子。李白是想表达,粟特女子坐在长安城的酒肆旁边,笑着招揽生意。另外,唐朝另一位大诗人元稹有一首著名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旋女》: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

关于胡旋舞,白居易也曾有诗《胡旋女》,主要是说:粟特人特别擅长跳胡旋舞(下图),唐玄宗喜欢舞蹈,对胡旋舞更为欣赏。因为皇帝的喜好,很多粟特人来长安经商,并在长安长期居住。甚至有人将粟特女子送到皇宫中。所以说,开元盛世之中,粟特人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粟特人: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

粟特人擅长经商,而他们又处在唐朝和西方的中间地带,因此,经常能看到粟特人的驼队穿梭在丝绸之路上。粟特的男子,二十岁的时候就要走出国门,广泛到中国、波斯、欧洲等地,从中国“进货”,然后再到其他地方出售。

特别是唐高宗灭掉西突厥之后,粟特人的城市国家成了唐朝的藩属国,很多粟特人以朝贡为理由,频繁进出大唐的国门。粟特人的到中国的路线大概如下:

西域北道:据史德、龟兹、焉耆、高昌、伊州,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原州,入长安、洛阳。

西域南道:于阗、且末、石城镇,进入河西走廊,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入长安、洛阳。

沿途的这些古城,至今仍有留下许多粟特人的痕迹。如,盐池何氏墓地,长安康业墓、安伽墓等,都是粟特人的墓葬。

作为商人,为逐利而生,因逐利而死,很多粟特人在丝路贸易中死在半路上,足见他们对丝绸之路的贡献之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