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子妆饰图鉴:唐朝兴衰全藏在大唐女子的"驭妆术"里

2020-07-19 01:07:11 作者: 大唐女子妆饰

引言

在唐朝时代,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足,海上交通和陆上交通都十分的发达,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也来唐朝友好交流,称得上是当时文化交流的大都市。

唐王朝非常具有包容性,对于一些优秀的外来文化也会进行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互相融合,也给中华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种文化包容状态下的欣欣向荣。

唐朝女子

唐朝时期女性的妆容就是如此,非常的注重对自己装扮和修饰,同时也在吸收着外来文化不断的对自身妆容进行改进,所以唐朝女性不同时期的妆容都非常的有特色,雍容华贵、新奇大胆,这些使得女性的装饰在华贵和雍容上到了顶峰,非常具有大国风采。唐初时期——女性妆容承隋制、朴素的秀丽自然风盛行

唐朝时期的女性们为了摆脱之前的相对保守的社会风尚,又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冲击下,对于妆容和审美等方面做出了诸多的尝试和革新,最终形成了属于唐朝的雍容华贵的审美。

在唐朝刚刚成立之初,由于之前的社会长期处于动荡分裂的状态之下,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不断发生也给统治者们带来了前车之鉴。

于是,在唐朝刚刚建立之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状态下,唐朝的女子妆容在政治的影响下,虽然有了富丽的倾向,但还是更贴近于自然、健康、秀丽的美,讲究浓淡适中,不过分浓艳的妆容。

细而弯的柳叶眉

唐初女子的眉妆也很有前朝的风采,她们善于画细而曲的长眉,如柳叶眉和却月眉,这两种类型是当时比较常见的眉形,这样的眉形使得女子们更加的清新秀丽,显得温婉大方,颇受初唐女子们的青睐。

除了画眉的样式,唐朝女子的发式同样也是沿袭隋朝,发型的上部平起云皱,发髻非常高耸、挺拔,但是形式上相比于后世来说较为简洁,总体来看变化不多,惊鹄髻、反绾髻、螺髻、双环望仙髻等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发式。

并且,在唐初时期一直延续到武则天政权的末期,宫廷妇女的装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朴素的,宫女们也很少佩戴手镯、耳饰等饰品,女子装扮的淡雅,也在一定程度上初唐时期的励精图治有关系。盛唐时期——女性妆容以奢华为主,珠翠满头,贵气十足

在唐朝好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下,唐朝的综合实力迎来顶峰,对外关系上也发展到了顶点,对异族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为我所用的观念也在悄悄的产生。

因此,女子在装饰上的贵气也随着大唐的强盛开始显露出来,所以在这个时期,唐宫廷侍女们不再延续初唐时期的朴素风格,而是在妆面上别出心裁,争奇斗艳,做出了各种花卉精美的发饰和面饰。面饰繁多,别出心裁,更衬得人比花娇

面饰非常的流行,比如贴在额间的花钿,最开始仅仅是一个小圆点,后来不断地发展,所用的材料也就越来越多,金箔、黑光纸和鱼腮骨等就是当时常用的材料。

花木兰剧照

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就是将金箔剪出花的形状,用于额间的装饰。

并且,花钿也不再拘泥于圆形,慢慢发展出了桃形、梅花形、月形、石榴花形等多种样式。是当时唐朝面部装饰的一大特点,尤其是在唐后期更是时尚的代表。

除此之外,面靥在最开始用在嘴边的时候如同酒窝般的黄豆大小的两点,随着慢慢的发展,形如钱币,状如杏桃,饰以花卉的形式出现。

面靥还有一个更古老的名称叫做"的",根据记载,女子在脸上标注"的"并不是为了别出心裁的讨好皇帝,而是一种宫廷生活的特殊标记,如果当一名宫廷女子恰逢月事不能够服侍皇帝时,就会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来作为"暗号",之后,这种做法便被民间效仿,逐渐的变成了一股时尚潮流。《史记·五宗世家程姬注》:的,以丹注面,妇人有月事,妨于进御,难于自言,故点的以见。

唐妆影视形象

除了花卉之外,面靥甚至还增加了鸟兽的形状,在流行时期,有的人甚至贴的满脸都是。假髻盛行,珠玉满头,贵气十足

盛唐时期,华美之风更加的盛行,比起初唐时期的俊朗、挺拔、简洁之风的发式,盛唐时期女子间流行是珠翠满头、蓬松高大、富丽堂皇,且一侧歪斜式的发式结构,并且还非常流行假髻,发髻上的饰品也逐渐增多,金雀金蟾珠钗珠花等插了满头,发式也就更蓬松高耸。

唐朝女子对假发髻的喜爱一直持续到晚唐时期,除此之外,唐朝女子还喜欢将小梳子当做饰品装在发髻上。

小梳子

一些比较讲究且富有的女子,她们的小梳子通常会使用的是金、银、犀、玉等材料,并且露出半月形的梳背,除此之外,梳子的数量也不是固定的。不过,随着发展,梳子由刚开始的注重数量,到后来的注重质量。

唐朝,从初唐到盛唐,女子的发式整体形态就越加的复杂。晚唐时期——女性妆容复杂怪异,发饰上更偏慵懒无力,朝气蓬勃消失殆尽面饰偏怪,喧宾夺主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政治也日渐腐朽,唐朝女子的装饰在原本的雍容华贵的风格下透出了一股慵懒和无力感,在面饰上盛唐时期种类繁多的基础上,发展的更加夸张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