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诏书》有什么积极作用?

2020-08-03 22:11:31 作者: 《清帝退位诏

1911年的武昌起义给已经日薄西山的清廷以致命一击,此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新军开始左右政局变化。当时掌握权力的隆裕太后为了避免被推翻,按照袁世凯的思路选择退位。三份《清帝退位诏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看似一个简单的退位诏书,就蕴含着中国智慧。有它的积极意义。

1.实现帝制到共和制的和平过渡

帝制过渡到共和制基本都是经历比较大的流血冲突,旧势力不想退出历史舞台,新势力还不够强大,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比如历史上的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经历比较严重的战争。英国和法国的君主还被送上了断头台。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讲,不出现战争,是百姓之福,更是国家和民族之福。在结合当时帝国主义都在准备世界大战以及接下来爆发了世界大战,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和平过渡,为中国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国力有了一定的增长。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实现和平过渡,战争持续几年,等列强从世界大战中抽出手来,中国的崛起之路更难。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通过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在当时还处于统治阶级的清朝统治者选择先让步,为袁世凯和革命党人进行谈判提供了基础,内部矛盾得到极大的缓和。如果清帝不退位,袁世凯作为清朝的臣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和革命党进行南北议和,共和制确立就会有波折。当然这个过程中,有袁世凯对隆裕太后采取的语言攻势,不断的和她灌输不退位带来的危害。经过清帝退位,比较尖锐的矛盾开始缓和。近代以来,除了外患,内部矛盾和冲突也是中国落后挨打的一个真实写照。在辛亥革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各方能够实现利益妥协,是不容易的。退位诏书并不是清廷一方写出来的,而是包括袁世凯在内几经修改形成的。诏书确立了袁世凯主导未来国家的地位,也在极力缓和和革命党人的关系,不再把革命党人成为“匪”,而是成为民军。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已经形成对峙的南北双方尽快建立民国政府,开始共和制。

3.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权顺承

不管怎么说,清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大一统王朝。在外也是包括西方列强在内的各国承认的合法政府,在内经历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国民还是对清廷抱有愚忠,还有非汉族传统生活区域各民族还是奉清朝皇帝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在这种情况下,推翻清廷和和平过渡相比,还是和平过渡比较好,对外避免列强的干涉,对内国民容易接受民国,因为皇帝主动退位的,各个民族地区也可以继续承认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为中央政府。这对于在当时还是一盘散沙情况实现最大化团结还是发挥作用的。假如清廷不退位,革命党人或者袁世凯在许多区域的政令会行不通,列强会以承认清廷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合法继承,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对于这样的领土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讲绝对是好事。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清帝退位诏书》有很深的封建君主推脱责任和维护利益的成份存在。是封建统治者和袁世凯等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妥协的产物。但在已经战乱纷飞的中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权力过渡,维护了国家的安稳。从这个角度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