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再嫁渣男,李清照颠沛流离的后半生

2020-09-01 21:37:01 作者: 历经国破家亡

这些金石字画一部分在逃难中遗失,仅存的那部分李清照也是视如生命,况且《金石录》还没有编辑整理完成,更是不可能拱手相让给张汝舟。张汝舟对此大失所望,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开始与日俱增,甚至对李清照恶语相加,拳脚不止。

李清照纪念堂宁愿坐牢,也要离婚

李清照很快识破了张汝舟的真面目,决心与他离婚。但是按照宋朝的法律,妻子状告丈夫,不管结果是输是赢都要坐两年大牢。可是如果不离婚,李清照的后半生将会是生不如死。

陷入进退两难困境的李清照最终还是决定摆脱虎狼恶夫,宁愿坐牢也要结束掉这段婚姻。

于是,李清照搜集证据,告发了张汝舟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并且提出离婚。在确凿的铁证面前,张汝舟被流放到广西柳州,而李清照也依照大宋法律被关进大牢。

在赵明诚的表弟、翰林院学士綦崇礼的斡旋营救下,宋高宗赵构答应网开一面,在被关押九天之后,李清照获得释放。她与张汝舟的这段不足百日的荒唐婚姻,也就此宣告结束。

满腔热血,借词抒情

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李清照内心的压抑和苦闷也在她的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尽情释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李清照因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动荡不安的哀婉凄苦。

虽然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战乱的世态炎凉,但是李清照的精神意志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在乱世的沉浮中,李清照的爱国热情变得更加高涨 ,她此后所写的诗词作品中也强烈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对收复山河故土的心愿。

公元1133年,宋高宗赵构再次派上枢密使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谈判,要求金国送回自己的母亲显仁皇后,顺便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创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一句,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李清照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的关切, 对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愿望,充满强烈的爱国激情。

《金石录》晚年创作,词风伤感

公元1140年,李清照终于将《金石录》整理完成,并写了后序,从此就深居简出,不问世事,在杭州过起了隐居生活。李清照人生后半段的词作,也多以豪放之笔书写悲怆之情,堪称一绝,被后世尊为“易安体”。

李清照一生虽然有过两段婚姻,但并未生儿育女,她在晚年的诗词创作中都透露出生活的凄苦和悲凉。

在读到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时,就连南宋末年的爱国词人刘辰翁也忍不住感慨:“自第一次读李清照这首词,就忍不住潸然泪下。三年过去了,每当拿起它再读一遍,仍会泪流满面。”

李清照

李清照从小生长在北宋,童年的无忧无虑和前半生的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来自那段时光。然而到了南宋,家国破裂,颠沛流离,李清照深深体会到世间的离合悲欢与人情冷暖 ,这些沉重的情感沉淀下来,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她晚年的词作里,正如这首《临江仙》所描述的心境: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以咏梅为题,用梅花暗喻李清照自己,表达了形单影只的愁思和韶华易逝的伤感,心中的愁苦如今都化为“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悲怆。词中还通过今昔悲欢的层层对比,抒发了思乡之情和老来无依的感慨。

尤其是词中最后一句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透漏出李清照内心那种如死灰般的绝望,字里行间,令人唏嘘不已。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李清照故居结束语

身为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词作前半生多写悠闲自在的生活,清新俏丽;后半生则多述悲叹身世, 凄苦哀伤。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然而她却终其一生都没有寻觅到那个宁静安心的居所。

面对人生的坎坷磨难,李清照以坚强不屈的人格和遗世独立的风骨始终在与命运抗争着,桀骜前行 ,也成就了风华绝代的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虽然走了,但她创立的文学瑰宝“易安体”诗词,却在群芳争艳的宋代词坛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传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