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毛遂,为何在自荐成功后不久便自刎而亡?令人唏嘘

2020-09-08 23:40:52 作者: “毛遂自荐”

现在学生学习的课本中有一个成语叫做"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含义表达的是勇敢自信的推荐自己,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一份工作。

成语故事中的毛遂本来只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手底下一个非常普通的门客,在众多门客中并不被看好。可是他明白自己的能力,拥有别人所没有的胆识和机智的谈话技巧,于是自行的推荐自己去承担与楚国外交的重任。最后的结局是两国之间完美达成协议而结束,毛遂也因为这件事出了名,这也让后来楚国赵国之间友好关系的一根绳索,最后两国之间的合纵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结局。

正是因为这次出使任务,毛遂后来也获得别人的夸赞,说他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样的赞誉。到后来回到了赵国,平原君想起了之前对于毛遂的平原君以前一直很看不起毛遂,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的后悔,因为他没想到毛遂的外交能力这么强。

后来平原君称呼毛遂为先生,并且对他各种推崇,由此可见毛遂在平原君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按照一般来说,毛遂后来的命运应该是如鱼得水,可是他最后的结局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毛遂在自荐成功过后的第二年居然挥剑自杀了。

在毛遂自荐成功之后的第二年,当时燕国趁着赵国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受到了很大的损耗,所以需要静养休息,于是乘人之危派了军队去攻打赵国。因为没有准备所以赵国一时间慌了阵脚,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战事,到底让谁来带领军队去迎接战斗。

这个时候平原君想到了当年社交成功的毛遂,当时的毛遂英姿飒爽,而平原君也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希望,觉得毛遂一定可以像一年前那样再次救助于赵国于危难之中。于是十分自信地提拔毛遂担任将军这个职务,带兵出征。

可是毛遂只是拥有非常强大的外交能力,对于军事方面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也没有领兵打仗的能力。而毛遂自己好像并不清楚这一点,对于平原君的安排他也没有推辞,和之前一样信心满满的走向了战场。他本来以为凭借自己的智慧,领兵打仗一定和外交一样简单。可是打仗并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战场上面对的情况变化多端,很多将领之所以成为将军都是因为他们身经百战,不光是头脑和气度,实战经验实际上比一切都重要。

因此昌都一战,赵国军队以一种非常惨痛的方式输的一塌糊涂,而作为领兵的毛遂看到了战场上这样的惨状一时间觉得没有颜面回去面对平原君,于是直接挥剑自刎以死谢罪。

仅仅就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当年那个以外交能力出众被众人称赞的毛遂,瞬间就跌落在了深渊之中,并且还因为这件事丢了性命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毛遂的故事更多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有自信是好事,可是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并不是自己做成功了一件事就代表着自己就是全能的了,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擅长的领域也有不擅长的领域。

所谓正视自己,既需要明白自己所擅长的,也要明白自己所不擅长的,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思想,很多人可能要花一辈子也不能学会。

而毛遂可能在临死之前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已经承担了这么大荣耀和期待的他实在是没有信心回去承担接下来的后果,于是干脆以死进行解脱。

毛遂自荐一直都被作为一个褒义词来进行运用,这是自信满满对自己能力了解的象征。可是最后毛遂的结局却是让人唏嘘,却又恰恰是对自己的能力审视不全导致的。如果他当时自荐的勇气推掉了平原君的推荐,并且说明原因,也许最后的结局就会改写,赵国的命运也不止于此。

毕竟每一个工具都有自己的用处,就像是菜刀是用来切菜的但是不能用来洗衣服,而棒槌也不能用来切菜做饭,而是用来锤捣衣服。要是毛遂没有死,再后来继续用自己的外交能力做事情,也会为赵国做出不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