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陨落,帝国蒙冤,汉景帝无力保护臣下

2020-09-24 14:24:47 作者: “苍鹰”陨落

窦婴

汉景帝时期,匈奴铁骑连年南侵骚扰边境,边境数郡始终不得安宁。后来得知郅都就任雁门太守,匈奴人却惊恐万分,骑兵全军后撤,远离雁门。

匈奴曾用木头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为箭靶,令骑兵奔跑射击。谁知郅都的威名,竟然达到士兵因心生畏惧而无一人射中的地步。

汉景帝以为此事做得是神不知鬼不觉。但是你想那郅都历来都是严苛执法,得罪的仇家一定不少。此时的窦太后虽然已经目盲了,但她的耳朵却很好使,于是就有有心人给窦太后打了小报告。

得知郅都再次得到重用,窦太后怒火万丈,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汉景帝闻讯后亲自过来解释,但都无济于事。

那窦太后痛失长孙之痛难以泯灭,最后在她的强烈干涉下,郅都终于被杀。

郅都死后不久,匈奴骑兵重新侵入雁门。

匈奴

结语:

汉景帝这个皇帝当的是幸运的,但是也够窝囊的。一个皇帝,有好几次,在最关键的时刻保护不了手下的臣子,由是他的形象要大打折扣了。

他当上皇帝的第二年,采纳老师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但当削藩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这一下汉景帝立刻麻爪了。

在外部叛军的强大攻势下,在朝廷内部一片强烈呼声中,不得已腰斩了晁错。

后来周亚夫率兵3个月就平息了叛乱,事后每每回想起冤死的晁错,他总是悔恨不已。

这一次,长子刘荣违制的事情,按正常程序应该交由廷尉审理,因为重大案件一般需要丞相等最高一级的官吏会同审理。

公元前174年的淮南王刘长谋反,即是由丞相张仓、典客冯敬、宗正逸、廷尉贺、备盗贼中尉福五人会同办案。

从来就没有单独交由中尉审办的前例。

刘荣

但是为何越过这么多程序,直接交给自己办理此案?郅都非常清楚,自己作为帝国头号酷吏,汉景帝却断然将临江王一案单独交由中尉府审讯,这其中的暗示是不言自明的。

因为刘荣曾经做过四年的皇太子,但是目前的太子是刘彘。汉景帝怕自己死后影响帝国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他要居安思危,提前清除一切潜在危险。

因为汉景帝首先是皇帝,然后才是父亲。即位以来的惊涛骇浪,已经使他心如铁石,哪怕牺牲掉自己的儿子也在所不惜。说实在的,刘荣的罪可生可死,主要就是看皇上的意思了。

当年晁错就擅作主张扒了太上皇宗庙的外墙,开通了一扇直通皇宫的门。丞相申屠嘉以大不敬之罪请求诛杀晁错。

但汉景帝却说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况且是自己让他这样做的。由于皇帝的包庇,晁错一下子就没事了。事后申屠嘉气得吐血而亡。

窦太后

现在汉景帝认真追究刘荣的过失,并且把他交给郅都来审理,那必定是死路一条了。

这次郅都是秉承汉景帝的意志完成了使命,但是却得罪了窦太后。汉朝提倡以孝治国,尤其是先帝汉文帝,更是立下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这个标杆,所以,汉景帝再有想法,也不敢和窦太后对着干,那怎么办?只好忍痛割爱,牺牲郅都了。

郅都的悲剧就是,他以为抱住了帝国一把手的粗腿,就可以横行天下了,岂不知皇帝还真不是万能的,他也有不得已的时候。

在他这个罕见的不得已的时候,那牺牲的只能是为他真心卖命的那些跟班了。

这是否是一切做臣子的悲哀呢?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