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作证,从牛马到火车,大同邮政的那些事儿

2020-09-24 19:34:00 作者: 历史可以作证

按照清代制度,凡差役者,都要验过邮符,官驿符称为“勘合”,兵役符称做“火牌”。凡住驿站,按其等级,均颁有禁令;凡要过境者,要派兵保护,验以兵牌;凡驿道,验以火票;诸如报回、夹版、印封都要查考到达日程而计以日时,铺递也是这样,一但发现泄漏沈匿的、耽误时间的,都要受到稽查。

到光绪四年(1878)在英人的建议下,不少地方先后设送信官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七日上谕创办国家邮政,三十二年(1903)邮传部成立。大同直到宣统三年(1911)才裁驿归邮,正式成立邮局,原为三级局,后改为二等甲级邮局,办理邮件、包裹、汇兑,后又增加电信等业务。

京张铁路于民国三年(1914)修到大同,民国六年(1917)口泉支线建成,1922年1月平绥铁路全线通车,使大同通过北京与全国邮路沟通。山西北纵干线公路大同到太原全长369公里的线路打通,大同到右玉全程121公里的同玉支线也已打通。在同蒲铁路通车前,到太原和雁北各县的邮件,采用力夫和骡车,与邮局签订邮政合同的有三人。

(一)赵玉堂,运输工具为推车,经运路线大同至太原,签约合同民国19年8月16日至民国22年8月15日止(1920年8月1日至1933年8月15日)。

(二)姚文明:经运线路是大同至应县,其他同前。

(三)赵锡芝,经运线路有大同至左云、怀仁、朔平(右玉)、朔州、岱川、宁武,其他同前。

主要运送包裹及重量邮件。直到137年同蒲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到太原沿线的邮件才为火车运输代替。

1337年9月13日大同沦陷后,邮政局人员疏散,业务中止。倭伪政权成立了所谓交通委员会,与东瀛、满州、蒙疆、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缔结了“东亚电气通信业务决定”后,于1938年元月一日更替事务,暂按旧制恢复业务。一月廿日开始航空邮业务,二月废止旧邮制,发布邮电两政合一,一元运营的新制。

当时大同有京绥铁路、同蒲铁路、同泉铁路与全国各地勾通,自动车(汽车)运输先后有大冈线(大同至云冈)、大云线(大同至左云)、大应线(大同至应县)、大阳线(大同至阳原)、大广线(大同至浑源)、大原线(大同至代州)、大蔚线(大同至蔚县)开通运营。1939年3月中华航空株式会社开通北京一张家口一大同的航线,为发展邮电事业奠定了基础。

1941年9月1日大同建立了电报、电话业务。有大同邮电所、大同车站、大同大南街、大同炭矿四个营业所。同时建立了电话交换局,大同邮电局为自动交换台,大同炭矿为手动式交换台,各邮局均可办理电话、电报业务。

1945年大同光复后,接收了倭伪邮电业务,当时邮路除市邮路外,还有大同经云冈、左云、右玉、杀虎口到凉城的邮路。大同到口泉邮路。而当时的乡村邮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乡村邮路,大同经倍家皂、西坪、瓜园、许堡到东井集。大同经樊庄、西团堡、南徐堡到东井集。第二条乡村邮路,大同经马家小村、花园屯、黍地沟、镇川口到镇边堡。大同经安家小村、山底、孤山到镇边堡。第三条乡村邮路,大同经东坟、三十里铺到聚乐堡。大同经牛家庄、周士庄到聚乐堡。

建国后,邮政事业飞速发展,时至今日,业已有分成诸多公司,如移动、联通等等,笔者不再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