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这样写欧楷,才正宗、高古!

2020-09-29 22:33:50 作者: 取法乎上:这

第二招第三式:《九成宫》字法中奇妙的"搭接"

如下图所示,以下《九成宫》中的四个字都是带有单人旁的,而字中的单人旁中的撇和竖之间的搭接十分的微妙,具体如图中的蓝线所示。

上面讲了单人旁中的撇与竖的搭接,这里相应的要提到欧体楷书中撇和捺的处理关系上,具体如下图的红线和蓝色所示。

《九成宫》中的"戈钩"

(二)"点的异化"

《九成宫》中除了"钩"很有特色以外,其中"点"的类型也丰富多样。具体说来,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常规点"、"竖点"和"三点水中的点"。这在其他唐楷字帖点的形态中并不多见。如下图所示:

《九成宫》中的"常规点"

《九成宫》中的"竖点"

《九成宫》三点水中"点的形态"

第二招第一式:形态

(一)字的形态

有关《九成宫》中字的形态,我们可以拿《九成宫》中字的外形和颜真卿《勤礼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九成宫》中的字由于中宫收的较紧,给人一种瘦瘦高高的感觉,可以视作大多呈直立、较为内敛的长方形。

而《勤礼碑》和《雁塔圣教序》中的字的中宫大都十分舒展,其外形也相应的看上去有呈正方形或者是稍有扁长方形的味道(如图)。

(二)右扬之势

前文已经讲到,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家,据可靠史料记载,在他七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中,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唐代的。由此可见,他的书法受到了隋代以及隋之前的楷书影响很多。

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书法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宫紧收,横势右扬的特点上。特别是这其中楷书横势的"右扬之势"往往是影响后世临学欧楷成败的关键之处(有清一代,学欧书者并不少,特别是其中作为应试的"馆阁体"中取法欧楷的不在少数,但大都写的平整乌亮,缺少了欧楷如"中宫收紧"和"横势右扬"的"造险"精神,这就大大降低了欧楷的艺术特色。

当然,欧楷整体显平整之势,如果每字都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横势右扬",那么每个字就重心不稳了,而欧楷中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中粗线所示。

第二招第二式:《九成宫》字法中的"造险"

对"造险"一词的理解就是"书法结构你能不能险到一种和谐?"显然,欧阳询就是这样的一位高手。(如下图所示)

具体到作《九成宫》来讲, "造险"在这里被欧阳询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点(当然还有好多,各位好友多多发现哦):其一是在第一张图片中,我们看到,图中八个《九成宫》中的字已经用蓝色表明了每一个字的重心。图中黄色的线是每个字左右意义上左边偏移重心的标注,而图中红色的线是每个字左右意义上右边偏移重心的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