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臣子称“诺”,清朝臣子说“喳”,一字之差暴露臣子的地位

2020-10-08 12:22:07 作者: 秦汉臣子称“

秦汉臣子称“诺”,清朝臣子说“喳”,一字之差暴露臣子的地位

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童鞋会发现,在回应皇帝时,秦汉臣子称“诺”,清朝臣子说“喳”,还要甩两下袖子,这是为什么呢?时代在变迁,各种不同的思想争先恐后,每个朝代自然就就有不同的回答方式。然而就是这一字之差暴露了臣子的地位。

“诺”字为象形字,在金文中,左边是一个张开的嘴,右边是一个人双手举过头顶,行作揖致敬之礼。意思就是顺从,行礼时发出的声音。汉朝时期,尊崇儒家思想,天子与大臣之间虽然有尊卑之别,却无主仆之分。用“诺”回应天子,表示遵命的意思,“诺”来自于唱喏之礼。如果觉得不够严肃正式,用“谨诺”回复。还有一种回复“唯”,和“诺”的意思一样,但是一般用于回复长辈。

当时虽然强调“君权神授”,皇帝的权威不可侵犯,君臣之礼是以君待臣有礼,臣待君有忠为核心。凸显当时君臣之间是相对平等,具有独立人格的。孟子认为,君之视臣为手足, 则臣视君为腹心,表明当时君臣之间平等对待,独尊儒术的汉朝,对周礼极力推行。汉朝君臣商议事务,同坐一堂,虽是职位不同,但人格平等。

看清宫时会发现,回应皇上,有的说“喳”,有的说“嗻”,有考究表明,确实是“嗻”,“喳”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张开的口,右边是太阳在树枝下,意为小鸟在叽叽喳喳,奴才在回应主子时小心翼翼。“嗻”,表示是,顺从意思,特指奴仆,下人对主人的回应。所以这样看来其实大意都是一样。而且只限定满族人这样回复,汉人当时想做官,必须要过满语这一关,但汉人觉得满族叽叽喳喳像鸟叫,说起来很奇怪。

清入关后,传承千年的君臣之礼抛诸脑后,无论亲王还是臣子,一律称自己为奴才,还要行三跪九叩之礼,以此来博得皇上开心,信任。清朝不仅职位不同,人格也不平等。

从汉朝到清朝,中间1000多年,各种文化,思想的出现,碰撞,名民族之间的差异,君主专制越来越来集中,封建思想,闭关锁国,产生这些变化是必然的。时代不断变化,现在大家都比较推行各方面人人平等,这也是有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影响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