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造型必备的燕尾是怎么来的?

2020-10-08 16:29:04 作者: 清宫剧造型必

燕子尾巴明明是这样滴

算了,等了这么久,勉强算作燕尾吧

还有呢,这是1917年的北京,已经是民国了,照片中的女子戴旗头梳燕尾,这是熟悉的配方了

再来一张对镜坐图,也是旗头燕尾

那么问题来了,清宫剧中的分叉式的燕尾难道是凭空捏造的吗?no no no! 请看下面:

这是明末天启(1621--1627)年间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清初期的画,你又看到了什么?

美人弈棋图

康熙年间画家焦秉贞的仕女图,有没有看到熟悉的东西?

来回顾一下

好了,结论呼之欲出了,燕尾其实是汉人女子梳的,流行于明后期至清前期,而且汉人女子的燕尾搭配圆髻,燕尾部分有的是真发用发胶(比如刨花水)梳起,有的是假髻接上。圆髻燕尾是一种时代发髻,到清中期基本就被抛弃了,个人认为旗人后来的燕尾与明末清初的汉人燕尾没有传承关系。

平三套侧面

平三套半正面

先来个清末发式总览

当时首都北京周围喜鹊尾,平三套这一类发式最流行

喜鹊尾照片

网友复原的圆髻燕尾,来欣赏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旗人在清末民初梳的燕尾是怎么来的?

有人认为旗人燕尾是由高把头发展而来的

高把头是这样的,其实也是两把头的变体,只保留一个把,并且把它移到头顶,高把头主要是旗人中的仆妇这些人梳的,这个把再向后脑下方转移就成了燕尾。对这个结论本人持怀疑态度。

这次我先上结论,个人认为,旗人梳“燕尾”是受当时的潮流影响,清末民初流行的苏州撅,喜鹊尾,平三套这一类发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后脑下方都有一个撅起的发髻,苏州撅是其鼻祖,顾名思义,发源于苏州撅起的发髻。

苏州撅是这样滴,当然作为一种流行时间长范围广的发髻,它有很多变体

旗人汉人合影的照片,旗人梳的是两把头,汉人梳的就是类似苏州撅的发髻

天下尽学苏州头

苏州是明清时期的时尚发源地,清朝末年以苏州撅为代表的发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潮流,这一时期因为摄影传入,留下了很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