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袭来︱对马岛之“魂”

2020-10-16 11:18:29 作者: 蒙古袭来︱对

倭寇的活动在1370年代以后达到顶峰,作为倭寇巢穴的对马岛当然也引起了高丽·朝鲜当局的注意。1388年,庆尚道元帅朴葳率100艘军船攻对马,俘虏岛民100余人。1418年,对朝鲜较为合作的对马守护宗贞茂(与前文所述战死于蒙古袭来的那位宗助国是同族)死去,岛内实权被海盗首领早田氏掌握。1419年5月,倭寇劫掠朝鲜半岛西海岸。愤怒的朝鲜太宗于1419年5月14日决定出兵对马岛。随后,李从茂率军船227艘,共17000人于6月20日登陆对马浅茅湾,大败对马守军之后于7月3日撤回巨济岛。这就是日本与朝鲜关系史上赫赫有名的“己亥东征”,日本叫做“应永外寇”。

电视剧中的朝鲜太宗己亥东征之后,朝鲜与对马岛的交往和贸易中断。于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极为奇异之事。1420年,一位叫辛戒道的人物自称奉对马岛主宗都都熊丸(后来改名宗贞盛)之命,向朝鲜报告了对马请求归附朝鲜的消息。于是,朝鲜当即赐下“宗氏都都熊丸”印一枚给对马,这就相当于将对马纳入朝鲜庆尚道之内。但仅一年之后,宗贞盛的正式使节仇里安就来到朝鲜,明确宣称对马岛隶属庆尚道一事“实无所据”,拒绝了朝鲜的领土要求。对马岛向朝鲜的“归附”俨然一场闹剧。

但是,对马岛的“归附”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朝鲜人老早就有“对马岛隶属庆尚道”的认识。根据《朝鲜王朝实录》,1419年朝鲜发动己亥东征之际,朝鲜太宗曾说:“对马为岛,本是我国之地。但以阻僻隘陋,听为倭奴所据。”己亥东征结束之后,朝鲜的政策转为招谕,要求对马岛主宗氏“卷土来降”。并且,朝鲜太宗在给对马守护宗贞盛的书信中说:“对马为岛,隶于庆尚道之鸡林(庆州)。本是我国之地,载在文籍,昭然可考。”又如朝鲜的官修地志《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一书,就将对马与釜山浦等一并列入庆尚道东莱县,里面说:“日本国对马州,本隶我鸡林(庆州雅名),未知何时成倭人所据。”可见,那位自称对马岛主使节,宣称对马将要归附朝鲜的人物,所依据的正是朝鲜一方由来已久的想法。或许那位辛戒道是一位渴望重新与朝鲜恢复贸易的商人,又或者他本人就是对马岛主派出的真正使节,无非是想找个理由诓骗朝鲜与对马岛重开贸易而已。这件有趣的逸事,是日本与朝鲜关系史的插曲,却生动地表现出了对马岛的特异性。比起游戏当中所刻画的蒙古袭来时所谓的“对马岛之魂”,这种困境面前的投机性,才真的能体现对马岛民的特质吧。

“德有邻”伪印己亥东征后,按照朝鲜一方的提案,朝鲜委任对马岛主宗氏审核派往朝鲜的船只。但凡在朝鲜入港的日本船只,只要使者是日本人,都必须携带宗氏发行的渡航证明“文引”(路引)。这么一来,对马岛主摇身一变成为了朝鲜入境审查的负责人员。对马相当于充当了朝鲜半岛“藩屏”的作用。1443年,对马岛主宗贞盛又与朝鲜签订了癸亥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对马岛获得每年派遣50艘船只(特遣船)和派出特送船的权利。通过与朝鲜的合作,宗贞盛掌握了对朝鲜通交的商贸利益,还成功地加强了岛内的统治。对马人靠海而生,依对朝鲜贸易而兴利,成为了东亚海域上的主要角色之一。

1510年,朝鲜半岛南部沿海的倭人聚居区三浦爆发三浦之乱,对马岛主特遣船的数量被减少到25艘。此时日本国内已经进入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将军的权威不断下坠,各路诸侯竞相粉墨登场。三浦之乱后,出现在朝鲜的所谓“日本国王使”(本意为室町幕府执政者派遣的官方使节)几乎都是对马岛主宗氏派遣的伪使。在局势不稳定的状况之下,对马岛又一次地绞尽脑汁,以各种手段、各种名义维持对朝鲜的贸易。有趣的是,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有伪造的室町幕府将军印“德有邻”印四个、朝鲜国王印“为政以德”印一个——他们都是对马岛主宗氏的“杰作”。这才是真正的“对马岛之魂”。

参考文献

关周一:《中世の日朝交流と境界意識》,《交通史研究》第67卷,2008年

村井章介:《境界史の構想》,东京:敬文舍,2014年

村井章介:《日本中世境界史論》,东京:岩波书店,2013年

村井章介:《中世日本の内と外》,东京:筑摩书房,2013年

桥本雄:《中世日本の国際関係:東アジア通交圏と偽使問題》,东京:吉川弘文馆,2005年

田中健夫:《対外関係と文化交流》,京都:思文阁出版,1982年

佐伯弘次:《蒙古襲来以後の日本の対高麗関係》,《史淵》第153号,2016年

佐伯弘次:《応永の外寇と東アジア》,《史淵》第147号,2010年

中村翼:《東アジア海域世界の境界人と政治権力:一四世紀の分水嶺を考える》,《日本史研究》第679号,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