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长啥样?影视剧里大都拍错,三国刘关张兵器考

2020-10-02 17:25:56 作者: 关羽的青龙偃

▲明万历十九年书林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张飞(右下)老实说,单纯从《三国演义》的记述和明代插画来看,除了能排除现代那种谜之两个枪尖的丈八蛇矛外,真的没办法直接判断出张飞到底用的是啥枪头。毕竟在明代,这三种枪头都是实际存在的,因此也只能用排除法,来选择相对合理的矛头。那么首先可以排除的,实际上正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蛇形刃。

▲《四镇三关志》中的蛇形枪头虽然一说到蛇形枪头,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科普文章中所说,可以在在刺入人体再拔出时,利用波浪形的刃部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但是这有个问题,如果是像克力士剑这样的近战肉搏时使用的短兵器,灵活的调整刺入和拔出姿势还是没啥问题,但是到了长枪这一类兵器,想要完成如此灵活的动作,就不大可能了。加之蛇形枪刃虽然美观,但也更难制造,因此明代的蛇形枪刃大部分用作礼器或者是旗杆上的枪头,很少会用于实战。加之张三爷的人设,用个花哨的礼器上战场厮杀……也有点奇怪不是。时

在排除蛇形枪头后,剩下比较有可能的,就是明代骑兵用的线枪,和符合小说中长度描述的大枪。到这,由于没有更确切的证据,所以只能说一下笔者的个人看法。张飞的兵器形象,肯定也是经过长期演变的结果。根据汉末三国时期的刘熙所著《释名》中记载“矛长丈八尺曰,马上所持”,所谓的“矟”其实就是的另一种写法。而蛇矛的由来,根据宋代学者胡三省没在注《资治通鉴》时提到“孔颖达曰‘《方言》云: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或谓之,或谓之鏦,其柄谓之矜。’晋陈安执丈八蛇矛,盖蛇即方言之所谓鉇也。”换言之所谓蛇矛,很有可能只是南方方言中的“鉇矛”,或者说差不多也是的南方版别称。矟槊鉇鋋槊

▲南朝砖画中的持仪卫槊不过到了《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当时骑兵所使用的线枪,虽然和槊一样也是长矛头,但枪柄的长度则大大缩水。在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记载当时他给部队用的新线枪“柄长七尺,粗仅一寸”,加上枪头,也才勉强能达到接近3米的水平。因而《三国演义》书中并没有按照明代的写作习惯,直接写明张飞用的是xx枪,而是用了一个很晦涩的名字“点钢矛”。这个“点”笔者猜测可能是作水滴之意思,“点钢”,也就是矛头像水滴一样的枪头,这种枪头在明代是符合一些大枪枪头的造型。总结一下,罗贯中很有可能自己知道以前的槊是什么情况,但考虑到大众读者不一定有这方面问题,因而用将大枪混合的模糊手法来描述张飞的武器,但也正因为他的苦心,结果导致张飞的武器形象彻底跑偏。槊和

▲明《真武灵应图》中骑兵使用的线枪最后作为结尾的,也就是刘关张三兄弟中的大哥,刘备所使用的双股剑了。老实说,这个还真没啥好讲,因为在汉末三国时期,剑已经是一种烂大街武器,唯一值得讨论的,也就是刘备历史上究竟是不是真的用双剑,还有就是这个双股剑,到底是和雌雄剑一样插在一个剑鞘,还是和这个名字中的“双股”一样,是分别固定在大腿两侧。不过由于这方面资料太少,作者也就不妄加猜测了。

▲刘备(右上角)的双股剑

总而言之,刘关张三兄弟的兵器,尤其是张飞的丈八蛇矛,也算得上是形象多样。这其中既有民间传说故事和二设的叠加,也少不了罗贯中在兵器描写上的春秋笔法。但也拜老爷子所赐,才有了今天这篇文,所以说感谢罗老爷子赏饭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