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踢足球:技术、艺术与哲学

2022-11-22 11:12:35 作者: 中国古人踢足

  明人王圻及其子王思义编撰的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有蹴鞠插图,描绘了3个身穿长衣的士大夫,在庭院里蹴鞠的场景,只见一人抬脚将球踢起,另外两人在一旁密切注意球的落点,随时准备接球。

  除了百姓与士大夫,明朝的宫廷蹴鞠活动也是别开生面,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人商喜所作《明宣宗行乐图》,描绘了当时宫廷里的各种体育活动,其中就有宣宗坐在宫苑龙椅上观赏内侍蹴鞠的场景。

  宣宗喜爱蹴鞠在大明王朝人尽皆知,曾为之赋诗“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婉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宣宗诗中所言蹴鞠场上的“今古风流”,应该有当年宋徽宗因高俅球技绝伦而对其委以高官的往事。宣宗向徽宗致敬,也有一段发掘球星的“佳话”,只是这段“佳话”有些残忍。

  据《万历野获编》,宣德年间,汉王府军士王敏“善蹴鞠”。宣宗听闻王敏球技高超,就召其面圣表演。王敏一番虎虎生风的精湛球技展示完毕后,宣宗“大喜”,要将其留在身边伴驾踢球。正当王敏做着如当年高俅般高官任做、骏马任骑的白日梦时,却迎来绝后一刀。宣宗鉴于后宫大内不容男性随意出入,竟然将王敏“阉为内侍”,让其当了太监。不知《宣宗行乐图》里球场上蹴鞠的7人中,有没有可怜的王敏。

  典籍里的蹴鞠:终是要“天人合一”

  书画上的蹴鞠形象生动,典籍里的蹴鞠则蔚为大观。据《汉书·艺文志》,两汉时期曾有专门研究蹴鞠的著作《蹴鞠二十五篇》。可惜此书早已失传,今人只知其名,不知其详。

  据《艺文类聚》,东汉李尤作有《蹴鞠铭》,文章不长,却大有深意。“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指蹴鞠球圆,球场方正,是按照天圆地方的阴阳理论制作修建。“法月衡对,二六相当”,是说赛场上12人分成两队对抗,一队6人,宛如一年上下半年各有6个月对称;也有解释认为此句是说球门是仿照弯月形状建造,球场两边各设置6个球门,一共12座球门取一年12个月之意。不论哪种观点,此句都是暗示蹴鞠运动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人世间的体现。

  “建立长平,有例有常”,指要设立裁判,制定比赛规则;“不以亲疏,不有阿私”,要求裁判秉公执法,对任何人都要不偏不倚;“端心平意,莫怨其非”,强调球员在赛场上要遵守规则,服从裁判,以平和良好的心态对待判罚。铭文最后的“鞠政犹然,况乎执机”,更是把蹴鞠理念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认为蹴鞠之法与治国之道相通,能按照比赛规则公平公正开展蹴鞠运动者,也一定能依据法律制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汉人48字《蹴鞠铭》对蹴鞠理念的提炼是大而化之,明人3万字《蹴鞠谱》则是对蹴鞠技法的全景记录。此谱记录了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肷等10种踢法,对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也做了详细介绍,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很注重球员的控球能力。纯文字的《蹴鞠谱》外,明人汪云程还有图文结合的《蹴鞠图谱》,详细勾勒了各种规制的蹴鞠造型、比赛场地和赛事规则、攻击阵法、防御阵型等。

  (作者:吴鹏,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水运与国运》《大唐二十一帝》《选贤:<资治通鉴>中的用人得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