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故事向世界永恒“塑”说

2023-03-02 14:11:11 作者: 让中国故事向

  一个个人物,从历史里、从文字里、从传说里,从想象里“解放”出来,更加可触可感;一尊尊雕塑,通过塑形、塑神、塑魂,矗立于不同的文化热土上,呈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

  与西方这样对话

  如何让不会开口的雕塑“说话”,让全人类产生共鸣?吴为山认为,“对话”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全世界谈到雕塑必谈古希腊,在那样一个地方做一个雕塑,怎么做呢?”2021年,接到为希腊创作一组雕塑的邀请时,吴为山思考了很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雕像之前很多人做过。如果以中国雕塑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来表现西方的伟大祖先,可能被认可,也可能不被认可。“最后我做了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个人的对话。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距数百年,但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泛舟,他们的对话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手捧书卷的苏格拉底像一根古希腊的神柱,挺拔健硕;孔子衣纹的塑造手法则很“写意”,有种沐浴春风的飘然而至……“侃侃而谈”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也是有着近三千年文明史的希腊首次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立于其文化核心之地。

  艺术无国界,超越时间,也不需要语言。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坚守秩序。这可以使我们的文化更具包容性,同时也更具时代发展气息。在吴为山看来,讲好中国故事还必须要有代表性人物。

  达·芬奇用右手指向天空表现对科学和理性的尊崇,而齐白石的手杖像一条线,上连天、下接地,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艺术观……在达·芬奇出生地意大利芬奇市,巨大尺幅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让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并肩“站”在一起。

  “在绘画里面,中国没有一个画家的知名度可以跟达·芬奇相比,但是他们的艺术成就,我认为绝对可以对话。达·芬奇的作品尽管很写实,但也有很多杳渺的意象,而齐白石写意之外,也有写实。你看他画那些小草,没有科学性,没有对事物认真的观察,尊重客观世界规律的精神,他怎么能画得那么好,怎么能画得那么惟妙惟肖?”吴为山说。

  此外,也有一个人“对话”的。如在东京落成的《鉴真像》、立于日本长崎县的《隐元禅师像》,分别再现了唐代鉴真大师、明代隐元大师“东渡”日本的博大胸襟和大德风范。

  对于如何与世界对话,吴为山有自己的艺术经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泛舟,他强调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就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指真诚、平和的心;一个魂,则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心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爱之魂。

  精神的琼浆、生命的细胞

  如何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像一个家族,祖先很优秀,但是我们不能老拿着祖先的照片去给别人看我的祖先怎么漂亮。我们应该自己长得好看,而且我们的孩子也要长得很好看,这个时候这个家族才能很兴旺。”吴为山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今天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近20年来,国内艺术院校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但整体上基本功水平大不如前。“受到一些当代主义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基本功仍然可以搞观念艺术等。”吴为山说,没有西方写实的功底,怎么能把齐白石做得像?没有中国的写意,做出来的雕塑就是一个刻板的模型,它绝对不会是一种精神。作品要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都离不开基本功。应高度重视基本功训练,夯实艺术人才可持续成长的基础。

  “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你就不能真正地爱国;你不了解世界文化,你就不能爱自己的中国文化。”他提出,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建设,要立足于“幼、小、中、大”一体化思路构建美育体,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文化自信要从教材编写开始,此外还需要积极推进美育“馆校联动”等机制。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世界文化,创造当代文化。“中国精神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创新精神,是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是中国人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是中国人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人在追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夸父逐日’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吴为山总结,“将这种精神融于艺术创作,让民族文化的集体基因在艺术家个体身上成为精神的琼浆、生命的细胞,就会生发出新的生命气象。它是我们可以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中,恪守中华民族之本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