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宁国协同机械厂架设电视转播台

2020-07-19 07:54:36 作者: 我为宁国协同

刘定建

第757期

1976年前后,我在宁国协同机械厂工会工作,那时生活在皖南的大山沟沟里,干部职工业余生活十分单调,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我忽然想起了电视。

可是要在这山沟沟里看电视,愿望很好,要实现却非常困难,主要是这里的电视信号很微弱,远远达不到接收要求。

无线电广播,除了极个别偏远的角落以外,全国每个乡村、偏远地方都能听到中央台的中短波广播。然而电视却不能。电视是直线传播,遇到高山或建筑物会被阻挡,然后反射。一般只能直线传播50公里。

作者从上海到宁国经过吴江镇时的留影

我们所在的协同厂距杭州、无锡和上海直线距离约200公里。即使爬到附近的山顶,也不能直接收看电视。正常收看电视信号场强要在40分贝以上,

怎么办?是迎着困难上还是就此放手不干?反正也不是上级布置的非完成不可的任务。不干没有任何人指责。但自己想想,还是觉得应为广大职工和周围百姓做点实事,于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首先,我们选点,即选取电视信号相对好一点的地方。

我们跑去黄山脚下的旌德井冈山厂借一个专用仪器“场强仪”,顾名思义,电场强度检测仪。不辞劳苦,我跑遍了厂区周围大小山头。山上荆棘丛生,没有现成的路,还要背上一个仪噐,大有地质勘探队员的架势,也有新闻记者带上长枪短炮冲入枪林弹雨战场的模样!测了十几个山头。信号最强的是第十五幢家属楼后右上方(以后在十五幢后造一个学校)。即便如此,但也只有27分贝。

于是我到处求教。跑到上海电视台,还算客气,回答说,过两天有外宾来参观,不能看,万一出了故障,担当不起。建议我们去无锡看。我爬到无锡台天线20多米的高空,再上去也不可能,只能远远地看看。只知道这是“八木天线”。还好,大学学过“天线”这门课。这个“八木”天线,细心的人可能记得曾经见过,在上世纪市区有些地方电视信号不好.有人自己在窗外或屋顶架起一个简易的天线以达到图像清晰的目的。

上图为八木天线示意图

1、是引向器,由三四个组成,

2、是有源振子,接电缆5出去

4、安装横梁

6、铁塔主扞

引向器、反射器和有源振子由10—20毫米铜管和铝管构成。它们的长度不同,而且要根据欲接收频道的波长计算获得。引向器指向要朝着接收电视台的方向。(我们指向无锡,有时也转向杭州)反射器的目的是将不需要的杂波反射出去,不让进我们的系统。

这个天线是日本人八木和宇田发明的,简称八木天线。效果好,增益高!

施工。看图虽不复杂,但施工却很困难。当地海拔七八百米,又是百余米灌木丛生的荒山野岭。没有路,我们不可能去修一条水泥路,或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石板路。生长在城市里的人就是徒步上山也是气喘吁吁,何况我们还要将材料手提肩背上去(天线基座本身及黄沙、水泥和电焊机等)。

我和瞿惠相、颜世琪、戚正源……还有一个邱大爷,他是搞起吊等事的行家。这样高的地方再加上20余米天线架,不但要考虑机械强度,还要使它能转动,这不是一件简单轻快的事。

众志成城,经过千辛万苦,八木天线终于架设成功,电视信号从27分贝提高至40分贝。这个13分贝确实来之不易,比平常中等成绩高考学生从80分提高到93分还难!这40分贝达到一般电视机接收的起码标准。但我们不能每天爬到山顶去看电视!即使青年人能爬,老人和小孩呢?

差转机。差转机是把天线从一个频道里接收的微弱信号,经放大等各个环节,转换成另一个频道后输送给电视机。这个差转机有现成的。人杰地灵的浙江淳安,不但有千岛湖,还曾是海瑞工作的地方,整个县城都在山上。他们那里有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不愿留在大城市,20几个人回到老家办起了淳安无线电厂,生产电视差转机。

买来了差转机,几经调试,勉强可以收看杭州和无锡的电视。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费了这么大的劲好不容易安装好天线,电视信号增强了,山顶上可以正常收看。但电视机放在生活区的大食堂或十字路口的广场,从差转机接线到几百米外的电视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原因是信号大大衰減了!

举一个其他的例子。记得杨狮过去2、3公里外一个老乡找来,说抗旱的水泵开不出来,请我们帮助看看。从几百米上千米接过去的380V电源,到水泵处只有200多伏了,这样怎么能开得出来?工频电压衰减得如此之快,电视信号更甚!

只有另想办法。想来想去,问题出在“线”上。我们原来从差转机接到电视上的线是300欧姆扁平线,它衰减厉害,以后改为50欧姆同轴电缆,这样就好多了!

故地重游问老乡,电视转播台还在吗?回答说,你走不久,由于没有人管理维护,就办不下去了

正值毛主席逝世,协同厂电视转播台正式开播。电视机放在十字路口的广场上,除了本厂2000多名职工及家属外,周围10几里路乡亲们(有的老人还是子女搀扶来的)也特地赶来看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玩意儿。真是人山人海。

原来职工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下班后不是喝酒打牌,就是下河捉鱼摸虾。这个电视转播台的建立,不但大大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而且给当地的农民也带了福音。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辛苦硕果是对协同厂及当地杨狮的一大贡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