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写作天才”别重蹈“伤仲永”覆辙

2020-07-16 10:34:10 作者: 东方快评丨“

16岁女孩日均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还在2年间出版了三本书。小小年纪已是一家杂志社“记者”和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她还辗转多地进行演讲,聚光灯下,举手投足间显示出了不同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老成。近日,浙江慈溪女孩岑某诺种种超乎常人的能力经过网络传播引发了网友热议。(7月15日 澎湃新闻)

一些被功利和算计浸润的家长,在“成功的焦虑”和“流动的恐惧”的裹挟下,热衷于过早地开发和利用孩子,在“出名要趁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论是屡见不鲜的童星、童模,还是层出不穷的“天才少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总是渴望孩子与众不同。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能够出书的大都是作家、诗人或者专家学者;实际上,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出书的门槛大为降低;普通人如果愿意自掏腰包,也同样可以出书。更何况,刊载岑某诺及其父亲作品的“中国人民出版社”并非大家熟知的人民出版社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自费印制几本非公开出版的读物说到底是一种自弹自唱、孤芳自赏,并不能代表写作水平。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表达的时代。写作能力本质上就是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对话的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一种技巧,也需要思辨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16岁少女“日均作三百首词牌两千首诗”,这样的“写作机器”不仅背离常识,也让人们忧心其质量。

作为商人的父亲,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为了让女儿成为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人,宁可花大本钱去包装和炒作。演讲很厉害的她举手投足彰显出异于同龄人的老成,唱歌很好颜值也不错的她还取得了一些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成绩……风光无限的“镜中我”的背后,这个16岁少女的“真我”到底如何?揠苗助长也好,弄虚作假也罢,包装和炒作固然能够带来一时的名利双收,却终究有“穿帮”的一天。

一位著名作家指出,当下年轻人所处的“世道”是“一切以发财、当官、出名为标准,那些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平凡生活,却不被认为是成功的”。社会评价和社会认同的单一化与片面化,导致不少家长出现了一种价值认知的误区,即只看见少数成功个案却不懂得尊重大多数平凡的个体,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

为了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为了“更上一层楼”,一些家长不断激励和鞭策孩子们。应该承认,由于先天的天赋、后天的努力以及家庭的社会支持,让一些孩子比普通孩子更出色一些;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涸泽而渔,对孩子的潜能进行疯狂的发掘从而进行利益变现。从古至今,“伤仲永”的例子一点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