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关键看家长,你坚持做的这些,也许适得其反

2020-09-09 05:15:30 作者: 让孩子适应幼

又到了一年一度“孩子入园之生离死别”纪录片的开拍时间,随着学校宣布开学时间,家长和孩子们立即进入各自角色,开始各种形式的“表演”。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门口主动跟家长告别,欢快地独自走进教室;有的孩子短时间之内就能适应集体生活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有的孩子学期过了大半依然每天因为入园而哭闹......

很多时候,不是你家孩子不优秀没能力,是家长的一些做法在把孩子往沟里带。角色反转:家长比孩子更难适应孩子入园

稚嫩的孩子们还是一贯的伎俩,“一哭二闹三反抗”,家长们泪眼婆娑,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变身各种超难挑战的“职业精英”。

学校不给家长进入幼儿园,家长为了多看孩子几眼,变身“上树超人”和“围墙能手”。

孩子上学啦,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学校门口来几张美美的“入学照”吧,刚好可以为记录以后的校园生活做一个好的开始。

家长们又纷纷拿起手里的手机,马上变身专业摄影高手。

别以为幼儿园的那一排排坚固的围墙能挡得住家长们,即使挡住了躯体,也挡不住他们那颗一探究竟的心。

刚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前一秒刚温柔平静地与孩子说了byebye,下一秒转身马上换装变身超级侦探。

但凡能看的到园里的视觉角度都被眼尖的家长发现,创造机会暗戳戳不断用眼神送去一波波依依不舍的眼神:孩子,你要乖啊!

焦虑、担忧、不舍......都不足以形容家长的内心戏份。心里七上八下坐立难安,总感觉生活中少了点什么,然而回家盯着时间等待放学也让他们很煎熬。

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一时间突然调换,孩子需要的可能是生活上的照顾,幼儿园老师完全可以帮助孩子适应;而家长的问题更难解决,因为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心理上的关注和慰藉,这个难题只有孩子能帮助他们来解决。

都说孩子断奶难,其实倒不如说是家长难“断奶”。孩子的入园表现,父母的价值观体现

每一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观,没有哪一个育儿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家庭。喂奶问题、添加辅食问题、孩子发育问题,到现在的孩子入园分离焦虑问题。

但这些问题统一起来,很多时候就是每一位父母的价值观的体现。说白了,就是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面对来解决孩子的养育和教育问题。

关于孩子是否能快速融入小集体,在家长的期待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够做到来园时不哭不闹,在园时表现优秀,离园时欢乐从容。所有的一切平静与不平静,大部分时候都受到父母这段时间以什么态度什么方式去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情的影响。

孩子入园时应该把孩子交给老师然后狠心离开还是给予一定安抚再悄悄离开?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它始终没有一个大家都统一认可的答案。因为,当家长面对这个问题时,他们会通过自己底层的价值观来做出不同的处理选择。

狠心离开的家长更认同孩子在看不到家长的时候会更快地平静下来,他们相信这是一个能让老师和孩子进行感情磨合的好方法。

没有立即离开的家长,他们则认为自己才是最了解孩子性格的人,担心如果马上离开会给孩子带来心里伤害,也许效果适得其反。

百样父母百样孩子,没有必要纠结于用哪一种方法来面对孩子入园焦虑的问题才是最正确的,应该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如何调整自己,无论孩子如何表现都要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思维模式呈现给孩子,不要依样画葫芦,避免掉进明着看像对孩子好却隐藏危害的大坑中。

家长过于焦虑的心理,促长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如果说面对新生入园,老师的焦虑程度是三星级的,那么家长的焦虑程度也许就能上升到五星级别。

离孩子上幼儿园还有一年两年,妈妈就开始担心孩子接尿不湿的问题;离开学还有好几个月,家里大人就开始讨论孩子入园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反复叮嘱孩子在幼儿园要如何表现才更能得老师的关注;通过什么方式去结交好朋友等等。

其实,面对新事物,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产生焦虑的情绪。家长有,孩子也会有。

当孩子长期置身于大人的焦虑感之中,孩子就能感受到负面的情绪。也许本来孩子觉得入园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他们渐渐觉得这是一件坏事。

谁都不愿意逼自己去干一件坏事!

本来想给孩子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结果适得其反。

我们总被身边的“过来人”劝说“不用焦虑不用紧张”,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拒绝焦虑紧张的情绪。

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度焦虑。

适度焦虑要求家长要把控好焦虑的度,不能过于掉以轻心的同时给予一定的重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