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小敏注意到学校食堂多了很多关于厉行节约的宣传海报,有些窗口还推出了“不剩菜赠水果”的活动。“这种形式挺好的,但也不是没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水果是要赠送给同学们的,就不必做成果切装盒,无论是桃子还是梨子,让没剩饭的同学自己拿就行了。我接触到的同学们还是挺会节约的,可在怎么理解、怎么做上就会有很大分歧,有人研究洗澡如何不刷卡或者少刷卡,有人去图书馆蹭教辅还偷偷撕书页,像这些都是打着‘节约’的旗号占公家的便宜,或者浪费公共资源。”小敏说,她支持节约,同时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浪费行为。
杜绝浪费如何做
虽然大多数人都对厉行节约抱持共识,但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在受访者看来,这些浪费现象往往是出于“爱面子,讲排场”(36.62%)和“点多了确实吃不下”(32.39%)这两大原因,而“有钱就任性消费”仅占12.68%,其他选项占比更低。
当周围的亲戚朋友有浪费行为时,36.97%的受访者会认识到问题,但选择不加以理会;28.17%的受访者会指出问题,提醒或劝说;19.01%的受访者从未注意到类似的行为;15.85%的受访者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受访者高度重视对小朋友进行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54.23%的受访者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树立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观念;48.94%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7.54%的受访者认为这有利于抑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各有44.37%的受访者认为对小朋友进行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可以传承家风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小朋友们更深刻地认识粮食问题与我国国情。大多数受访者对节俭观教育给出正面、积极的评价,仅有24.65%的受访者担心这会让小孩变得吝啬、小气,甚至可能导致自卑;19.01%的受访者认为勤俭节约本该是家长负责的事,没必要让孩子也参与其中。
支持奖励促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受访者认为浪费粮食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重大宴请(57.04%)、网络吃播(40.85%)、餐厅饭馆(40.85%)、典礼活动(35.56%)、单位食堂(34.15%)等场合。节日礼赠(20.42%)和通勤带饭(19.72%)中的浪费行为较为少见。
从“光盘行动”到“不剩饭挑战”,近年来兴起众多促进节约的活动浪潮。在这些做法中,受访者更倾向于支持奖励性质、手段温和的策略,对于惩罚机制的响应意愿偏低。54.23%的受访者支持餐厅推出“小份菜”或者“半份菜”等更多用餐规格;52.11%的受访者认为禁止公款宴请、大吃大喝,才能杜绝浪费行为;50.70%的受访者期待有更多类似“光盘有奖”的奖励措施倡导节俭风气;39.7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对价格虚高的高价食品行业进行一定的限制;39.08%的受访者希望看到更多有关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文化宣传内容。
开源节流都重要
有人说,省钱就是赚钱;也有人说,开源重于节流。两者之间,孰轻孰重?调查显示,受访者们对此摇摆不定、各执一词。
图2
八成以上受访者习惯对个人开支、家庭开支进行规划,其中粗略规划者占35.56%,只对重要领域进行细致规划者占25.35%,对所有开支项目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划者占21.48%,此外,想规划但做不到的人占11.27%,不做任何规划的人占6.34%。在家庭整体理财规划方面,51.06%的受访者根据经济能力调整消费水平,绝不“精致穷”; 40.49%的受访者选择稳健理财,规避风险和损失;33.80%的受访者会从固定收入中定期划拨出储蓄、投资部分;33.10%的受访者有意配置一定的高风险投资,克服投机赌博心理等等。
节约是一种生活理念,可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国人推崇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乐于探索属于自己的节约之道。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节约并不等同于悭吝,而是一种自制、清醒、有节制、还原生活本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家庭节约面面观
为了解每个家庭不同的“节约之道”,本次调查向受访者征集“节约小妙招”并将部分答案汇总如下:
双面打印。
烧饭做菜用气比用电省。
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低碳出行,不仅比坐车省钱,还比健身更有效呢!
少用化学制剂,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
现在开始尽量减少生活垃圾吧,这样等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就能轻松些。
题图 “餐桌文明 从我做起”公益宣传活动在北辰区青(广)源街荣康园社区举行,孩子们带着社区印制的宣传册走进社区商户宣传发放。
摄影 本报记者 高莹辉
本版制图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