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脆弱的文物,从“吹空调”开始

2020-09-28 00:53:08 作者: 保护脆弱的文

27

期待更多的文物能在现代科技的保护下,向人们展示它踏着岁月而来,历久弥新的美好风姿。

我始终愿意相信,文化遗产和人一样,都在岁月中等候着自己的知己。

故宫看门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毫无疑问就是故宫的知己。他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的伊始,就把自己定位为“故宫的看门人”,并承诺“精心地、心无旁骛地把工作做好,守护一座有尊严的故宫”。

中国是全世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单院长认为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但,“保护”绝不等于“关起来”。假如文物会说话,比起被摆在文物库房中,枯燥地见证着日复一日的昼夜交替,它一定更希望走到人们面前,在人们的呵护中再现多彩的风姿。

所以,保护文物的最好思路,并非将它小心放在阴影里,而是为它创造可以安心绽放的环境。

当我们讨论文物保护时,最该被强调的不是空泛的口号,也不是机械的照看,而是用现代最富人情味的科技,赋予古老的文物新的自由与生命。毕竟,每一件文物都因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每一件国宝也在期待着世人打开尘封的收藏时重现璀璨光彩。

然而,经过悠久的岁月,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也往往会变得脆弱,哪怕小心珍藏,也常常因温度和湿度等空气环境的影响被侵蚀损坏,宝珠蒙尘、美玉黯淡;更别提优雅地走到人前。

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许多先进科技都为文物传承提供了更加令人安心的保障,令文物的美得以从容盛放。

在影响文物寿命的诸多空气因素中,什么是最可怕的“致命杀手”?温度和湿度。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就提出“高温与潮气”是文物养护的不利因素。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直接影响文物材质的耐久性,而且会加速其他不利因素对文物材质的破坏。

因此,存放文物的环境中,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是文物保护技术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幸而,如今已有空调做到为珍稀文物量身打造生态软风,用多元的科技手段保护并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满足文物收藏和养护对于空气和环境的严苛要求。

故宫看门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文物养护级呼吸守护人、知名主持人蔡紫的共同见证下,一场“生态软风4大主题挑战”——“青山始见新颜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挥毫落纸尽风情”、“杨柳微风轻拂面”,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文物养护的大型科普。

比诗意的主题名更令人赞叹的,是令人大饱眼福的展示环节:

“青山始见新颜色”挑战中,现场空调创造的23℃恒温环境,让复刻感温画《千里江山图》焕彩重生,实现文物久藏而不伤颜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挑战中,现场空调创造的恒温恒湿环境,让文物不受潮、不干裂;“挥毫落纸尽风情”挑战中,现场空调的分区送风功能,为不同质地的文物定制不同的出风方案;“杨柳微风轻拂面”挑战中,现场中央空调独有生态微风环境,纸牌塔迎风屹立不倒,实现了让文物吹风而不破裂、不损伤。

那么问题来了——这般温柔的风,只有文物能够享受吗?当然不是!“文物养护级呼吸”的科技创造出的舒适空气环境,不只针对于“文物养护”,对人的呼吸也有很好的养护作用,让文物和人都能被极致呵护。

比现代空调性能更令人感叹的,是历史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将生态软风这样的高科技融入到文物收藏保存中来,非但能让珍稀文物得以更长久的存留,也能让文物在适宜的空气环境下“活”起来,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延续。

从复刻文物,以23℃的恒温环境让文物再次耀然于世,到精准控制、温湿自控的“文物养护级呼吸”技术,都展现了过硬的科技实力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热忱。

这样的“文物养护级空调”不但带领行业进入智慧空气产业的新高度,更展现了国际高端家电品牌的责任与担当——卡萨帝空调作为“生态空气养护专家”,独创的双塔结构及专利射流匀风技术造就了生态软风,为珍稀文物营造稳定而适宜的空气环境,给予文物最佳珍藏空间。

“温湿净静鲜柔智”的七维舒适养护标准,定制不同空间内不同的生态呼吸解决方案,养护文物更养护人。

上文提到的“生态软风4大主题挑战”,就来自9月15日在北京东苑戏楼举行的“卡萨帝空调开启生态空气养护之旅暨919舒适空调节启动盛典”。

单院长、马未都、萧寒、蔡紫等大咖都出席了盛典,见证了本次生态软风大挑战。以此为起点,卡萨帝空调还同步开启了亿万级文物养护计划,让生态软风助力中国文化吹向远方,也让更多的旧藏珍宝、非遗文化得到呵护、传承。

让浮沉千年的故宫文物以科技性养护的手段再现多彩活力,也将有助于更好地让文化记忆得以延续。期待更多的文物能在现代科技的保护下,向人们展示它踏着岁月而来,历久弥新的美好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