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1231工程”,托起普格明天希望

2020-10-19 18:27:18 作者: 教育帮扶“1

二是援彝教师与普格当地年轻教师结对。目前,泸州到普格支教教师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7人,校级干部4人,中层干部8人。为尽快提高普格县新增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26名援彝教师与普格县30余名当地教师“一对一”、“一对多”结成师徒对子,在工作中,他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在生活中他们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普格中学挂职教师吴超会结对的年轻教师金古伍支熟练掌握了学科教学技能,成为了该校教学骨干;普基镇中心小学校挂职体育教师林伦容传帮带的教师王成老师在一年时间里熟练掌握执教体育课的教学技能,公开课获镇一等奖,攥写的论文获县三等奖;普中分校挂职教师曾沂会指导本组语文教师利用磁卡习字的方法补习学生拼音和汉字基础,让学生们汉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批年轻本地教师,将成为一支永不撤离的帮扶教师队伍。

三是龙马潭区学生与普格学生的结对。帮受扶地双方利用“校对校”平台,在学生之间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我在彝区有朋友”等活动,万封书信飞进大凉山,与彝族小朋友分享学习体会,分享民族文化,并鼓励学生间通过书信、QQ、微信等方式沟通交流,增进友谊,营造出了“汉彝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泸化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得知老师要前往普格县开展援彝帮扶支教活动后,自发地用自己的零花钱精心地为大槽乡中心校的孩子们准备了卡纸、直尺、三角板和飞行棋等各种小礼品,并附上了寄语,带去自己美好诚挚的祝福。他们在信中写道:“远方的同学,你好!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更不知道你的样子,但我知道你们一定像我一样在努力地学习。这是我精心为你们挑选的卡纸,可以折出很多美丽的图形,还可以在上面画画。希望你们能早点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都是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我们都没见过面,但如果我们都努力学习,或许十年之后我们能在大学里相遇……”

奉献一片爱心,龙马大爱教育帮扶彝汉一家亲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为一个幅员面积仅300多平方公里,人口30多万的内地小行政区,仅靠自身的力量十分有限。前方指挥部教育工作组着力解决痛点关注实际需求,积极主动与后方沟通,调动社会力量“献爱心、助教育”。2018年以来,天立学校等15个社会办学机构捐资18.5万元,打造螺髻山镇子热村和小漕河村幼教点;龙马潭民建支部的企业和个人,捐款14万元为多所幼教点和学校购置了教学设施和学生学习、生活用品;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0年,社会各界已为普格教育捐资捐款200余万元,解除了普格教育的燃眉之急。

抓亮点突特色,让教育帮扶工作有看点。成立专门工作小分队帮助螺髻山铁道兵学校创建全国特色足球学校;引进泸州爱心企业投资73万余元在特补乡、瓦洛乡中心学校等7所学校建设学生浴室,在螺髻山镇黄草坪村小等14所学校安装直饮水机44台,解决1500多名学生的洗澡难和上万名学生的安全饮水问题。两年来,共实施教育帮扶项目20多个,把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把教育帮扶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上万名学生的洗浴和安全饮水难题,更是把教育帮扶提升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同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投资30万元为哈力洛乡瓦依村、团结村、胜利村幼教点配套设施设备,投资200万元建成花山乡龙马幼儿园,2020年9月如如期开学,解决了近200名孩子就近入学难题……

2019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四川卫视新闻联播等多家中央和省市级重要主流媒体屡次正面报道教育帮扶创新工作。2020年6月8日,泸州市委书记刘强赴凉山州督导对口帮扶工作,高度肯定螺髻山铁道兵学校龙马少年足球队建设,龙马潭区增拨财政资金450万元助力普格足球发展,2020年9月,少年足球推广计划在普格全县实施。

“人心齐,泰山移”,尽管普格县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但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普格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就没有爬不过的山,过不去的坎,2020年,普格一定能够顺利脱贫,圆满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张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