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2个月就遇疫情,一年间仍有42万人次参观,黄浦江边这栋建筑很“牛”

2020-11-10 21:04:26 作者: 开馆2个月就

“出生”两个月后就遭遇疫情挑战,意外地鞭策了西岸美术馆的上上下下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一座临江美术馆的在地性和公共性,更好地为这座城市的人民服务。坚持让公众参与“艺术生产”,是西岸美术馆找到的第一条答案。

《龙华长卷》

大幕拉开,影戏表演者操控着手中的面具、折纸,从幕后走到台前;画面上,用剪纸还原的卢浦大桥、滨江塔吊,一转眼变成了真实的影像……脱胎于传统的皮影戏,现代影戏用多媒体仿真音响代替了二胡、唢呐,人们日常使用的锅碗调盆甚至手机、无线耳机都可以成为主角。这一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自于西岸美术馆策展项目组和上海本土艺术家共同的构思。而激发专业人士灵感的,却是来自龙华地区的本地居民。

“有位叫岑新国的老先生,退休后花了10年绘制了一幅《龙华长卷》,就像龙华地区自己的《清明上河图》一样。”普通在地人对自己故土的恋恋深情感染了江英和团队里小伙伴,更让他们找到了公共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让人们更了解这片土地的人文、习俗、日常,更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

从西岸美术馆眺望黄浦江 舒抒 摄

结果没有令人失望。“夏日影戏”表演当天,一位土生土长的龙华“90后”观赏完表演后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告诉在场观众,“画面里的云锦路跑道公园,在我小时候还是一片芦苇荡……你们能想象吗,就在十几年前,我们还在那里赶野鸭玩。”让这位观众激动的是,10多年后徐汇滨江今时今日的面貌——有近10座地标性的美术馆、画廊,还有成片开发的商务区、人工智能大厦,艺术和科技正在昔日的“芦苇荡”上书写黄浦江边的城市新传奇。

“好的美术馆一定是一处优秀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不只是一个‘开展览’的地方。”对标国际高水平的公共美术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巴比肯艺术中心给了黄浦江边的西岸美术馆新的启发。陈安达表示,如同巴比肯中心为伦敦金融城百万居民和白领带去了顶尖的公共文化服务,西岸美术馆也将以周边3至5公里半径范围为核心,服务好周边居民、白领的公共文化和艺术教育需求。“希望大家可以反复来,因为每次来都会有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