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做不好……”浙江学霸男孩,每天只睡4小时疯狂学习,还是觉得自己很差劲!原因让人唏嘘

2021-03-26 16:46:52 作者: “我什么都做

视觉中国供图

记者手记:

初听齐一仲的故事,我有些意外:因为一次口角,心态就崩了?成绩好时表扬,不好时批评不是正常操作?再细想,我好像也陷入了中国式父母的思维。

将心比心,工作中,如果遇到一位上司,业绩好时,他不吝表扬,稍微差一点,就严苛批评,这样的环境中,你的精神是不是高度紧绷?你可能不会因为被表扬而兴奋,反而会因为随时而来的批评而惴惴不安。

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养育孩子,并非易事,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是父母,也是他的第三方。

你觉得,这不都是小事儿吗?在他看来,可能就是一做山。

家长不陪伴,会伤害孩子,过度陪伴,也会伤害孩子。看起来,觉得真难,但想一想,这如果是你和朋友、同事相处,是不是的确需要这样的边界和分寸。

纪伯伦在《致孩子》中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对父母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种修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洒脱,可能是带着痛苦的抽离,虽然痛,但必须去做。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