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保安第一人"27年后怎样了?学成回乡从教,还创办一所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2021-04-09 07:06:12 作者: "北大保安第

时间久了,不少北大师生都知道,西门有个爱学习的保安。东语系教授章学诚得知张俊成要上法律专业,帮他联系了法律系的老师,让张俊成去旁听。西语系教授张玉书三天两头就来找张俊成遛弯儿,一路上给他讲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夕阳时分,未名湖畔,常常出现一老一少的身影。

功夫不负苦心人。张俊成半年后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硬是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在他的带动下,有十余名北大保安相继加入读书考学的队伍。

张俊成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了,他成了北大校保卫队的一张名片。校内组织和其他高校纷纷来请他做讲座,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他的照片还被印到北大的地图册上,很多人来到北大都特意找他合影、签名。

5年倏忽而过。1999年,张俊成的新婚妻子怀孕了,希望他能回家。尽管校保卫队百般挽留,张俊成自己也有千般不舍,他还是决定离开:“北大已经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不管去哪,都能闯出一片天地。”

回乡任教

带着一纸北大毕业证,带着三大袋沉甸甸的书,带着5年无比珍贵的人生经历,张俊成告别燕园,回到家乡。

干什么呢?张俊成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因为有北大这段经历和法律专业大专学历,张俊成顺利入职长治一家中职学校的管理岗位。没过多久,他就心里痒痒,想上讲台。校长同意了:只要试讲通过评审,你就能上。

张俊成一番试讲,各位评审老师频频点头,最后一致通过。于是,他正式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任课教师。

当上老师,张俊成更觉责任重大,上每节课前,他都要反复打磨讲课内容,还会把自己的经历穿插其中,增加互动环节。因为知识面宽、语言风趣,身上又有大城市的气息,张俊成很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上的法律课、政治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不久,张俊成又被安排当班主任。他接手的第一个班,是个公认的“刺头班”。如今已是老师的李风就曾是这个班的学生。他还记得,当时班里的成绩在全年级排最后,纪律也最难管,调皮捣蛋的特别多,迟到、抽烟更是常事。前任班主任一度放话:就是把太行山的沟都填平,这个班也带不好。

张俊成接手了这个谁也不愿意干的“填沟工程”。他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张俊成干的第一件事,是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他把家安在学校,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学生们早上6点集合跑操,他提前十分钟就站在操场。吃饭时,他跟学生一起排队打饭、一个桌上吃饭。学生上晚自习,他就拿本书坐在一旁。学生课间打球,他就陪打,有时还故意输几个球……

没事的时候,张俊成喜欢找学生聊天。李风还记得,从前的班主任从不会找学生聊天,学生也从不找老师,因此第一次被叫走时他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没想到真的就是聊天,很平等的聊天,逐渐大家都很信任他,都很愿意跟他说说心里话。”

受到关注和肯定,有了希望和信心,这个曾经的“刺头班”逐渐脱胎换骨。上内务榜的宿舍越来越多,班级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捣蛋出格的事也不再发生。毕业时,这个班逆袭成了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

20年后回想这段经历,李风依然动情。“当时听到‘填沟’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被伤到了,大家都没有信心了。是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回乡四五年间,张俊成辗转多个学校,却始终未离开教育行业。他说,刚开始是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如果不干了,会有很多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就觉得当老师有“瘾”,看到自己能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从心底感到快乐。

张俊成记得,有个爱泡网吧的学生逃课,家长几乎找遍全市的网吧才找到,家长临走撂下狠话:“我们教育不了,要是老师也教育不了,就让他自生自灭吧。”送走学生父母已是深夜,张俊成带着还没吃饭的孩子进了小餐馆,一碗面下肚,孩子泪流满面。自那以后,这个学生再没去过网吧,3年后考上了大学。

很多时候,张俊成看着这些孩子,就像看到当初的自己。“如果没有北大经历,我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他说,“我最迷茫的时候,北大的老师们无私地帮助了我,拉了我一把,我也希望像他们一样,多拉别人一把。”

建校创业

在中职学校一干16年,张俊成对中职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很多理念和方法发挥不出来,张俊成便动了自己办校的念头。2015年,年近不惑的张俊成与朋友们共同出资,开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张俊成担任校长。

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走进位于长治市郊的校园,教室外墙都涂着迷彩色,学生们都身穿迷彩服,宿舍内务也像军营,床铺平平展展,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在这里,学生们早上要出操,饭前集合唱歌,晚上准时熄灯,消费只能用卡,每天设40元最高消费。

张俊成说,学校里不少学生缺乏家庭关爱,学校就要尽可能把这个缺口补上,为此他倡导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90后”刘剑波曾是张俊成的学生,大专毕业后来校当老师。入职的时候,张俊成对他说:“把我带你的那种劲头拿出来带学生。”

在刘剑波看来,那种“劲头”,是用一种父亲的爱去做老师,严厉,更关爱。刘剑波也总在不自觉地学张俊成:坚持陪学生跑操,总是提前十分钟就站在操场;不管多晚,都要陪着学生上晚自习;遇到学生犯错误,总会想想老师当初是怎么处理的……

来读职校的学生十有八九出身农村,其中不乏家境贫困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把书读完,张俊成在校内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厨挣钱,实在交不上费用的还可以缓交,甚至免交。到了假期,学校还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贫困生安排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我就是因为穷才失学,所以看到读不了书的学生,我更是格外注意。不读书不行,起码我看见了就是不行。”张俊成说。

从一二百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这所学校已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学校开设有航空服务、机器人、动漫设计等十几个专业,5年多来已经为社会和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人才和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