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教培禁令来袭,家长为什么还是这么焦虑? | 智见

2021-04-21 11:30:06 作者: “史上最严”

对于校外培训监管,高书国否定了“监管”二字的用法,他以为用“处理”二字更合适,要处理校外培训问题,解决家长的焦虑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时间来改变“,将来90、00后的家长所面对的社会在评价标准将会不只以孩子进入大学或985、211等一流大学为目标,而是能够“正确判断孩子的能力”。

另外他提到,校外和校内还需要理清楚边界,学校、教师、校长等要负责“教好书,提供有质量的教育”,但校外教育要聚焦于挖掘孩子的兴趣潜力,且校外培训应该不仅仅在教室当中,游学、去专家实验室参观等等都是校外培训的形式。他也提倡应该发展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校外教育,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也可以建立少年宫、青年宫等,社区可以引进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社会服务,这也是对校外教育发展的一种补充。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培训机构从业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核心是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把眼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不应该只紧盯着校内的孩子,可以多多注老年人的兴趣需求发展等。家长代表安柏补充,很多家长也需要一些培训,比如怎么跟孩子沟通,时间管理,疏导孩子负面的情绪等。

家长代表、教育类公众号“海淀花生妈”安柏

安柏:欢迎来到搜狐教育《智见》沙龙,我是主持人,也是家长代表,海淀花生妈安柏。校外培训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孩子,他们的课外时间被校外培训所占据,家长累孩子也累,我们的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想问一问我们的专家,您的孩子是不是在上校外培训班?

高书国:我的孩子已经大了,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了。原来很少上,一个是不多,另一个是我觉得我们家庭有比较好的教育能力,所以也没有让孩子过多的去校外辅导班去学习。

郑德林:他的女儿非常优秀,在德国拿了建筑方面最好大学的最高学位,学位是硕士没有博士,目前在德国工作,没有怎么上辅导班,孩子的发展也非常好。我是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目前都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学校读书,有没有辅导班?小儿子应该是有辅导班,但是这个辅导班都是非学科的辅导班,比如说足球这些兴趣类的,这在周末的时间他还是跟大家一块玩一玩挺开心,但是学科类的都没有。

安柏:您身边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上不上辅导班?

高书国:

身边的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80后90后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些知识。其实我在这儿应该想谈一点想法,我觉得学校学习和校外学习自古以来就是有的。我曾经还查了一些资料,特别是大学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跟大家一块来分享一下。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什么意思呢?在进行大学教学的时候,古代的大学大概相当于高中或者是大专这样的层次,也就是说在学校要有正式的课程,按课时安排课程来学习,而退回到居家一定要有居学在家学习的内容,所以学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都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教育的重要载体。

应该首先要明确的是,校外教育现在发展的比较充分,有几个原因,首先在正规教育没法弥补的情况下,家长需要有些其他的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这些并不反对,希望孩子能够有比较好的机会,能够发挥特长。现在争论比较多的校外教育是要不要从事学科教学?我觉得这一点教育部明确确定了,校外教育不能从事学科教学或者是超前学习,特别是在幼儿到小学这样转折阶段的提前学习。

我搞教育30多年40年了,我觉得提前的学习只是短时的一些效果,可能在一个年级在一个学期甚至在一个月当中,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跑了一点,在两三个月之内,这些孩子中考期中考试是在前面的,但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差距。

所以我觉得家长首先要对校外学习的功效和作用有一个客观的判定,不要盲从。

安柏:郑老师能不能说说您对校外培训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郑德林:

也回答一下主持人刚才的问题,就是身边的有很多的熟悉的人,不管他的学历背景如何,不管他从事的工作如何,真正非常放松,不把孩子放在学科类的辅导班的还真的不多,我们是研究未来教育的从事未来学校的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我们也尽最大的努力去劝说这些朋友,就不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不要去过多的搞一些超前的教育和学科学习,实际上是没有太多成效的。

这些家长内心也是清楚的,不愿意看到孩子那么辛苦,家长基本上也明白,超前教育不好,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对孩子的心理,对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各方面都存在隐患。但是在目前的高考和中考大指挥棒的调节之下,尤其是被别的家长这种非理性的选择裹挟着还是必须要去报,并且报最好的,量上还是不断的加码,总是觉得如果别的孩子超前学了,别的孩子学了很多,那么如果我家的孩子不学,他自己没办法去破解这种焦虑。

作为一个群体成员的家长,没有自己客观理性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也没有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在不太理性不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驱动之下,再加上自身没有教育的能力,它必然对校内和校外就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一个家长如此,一个家庭当中的家长可能是多个人,更多的家长汇聚在一起。但是家长不认,这股力量是非常强的,对整个教育的改进就带来非常反向的作用,最终受伤害的是谁呢?最终受伤害的实际上还是学习者,还是学生。那么家长的焦虑更重,家长并没有因此获益。

就像造成这种焦虑是多方面的原因是一样的,那么教育的这种改进,教育的创新,或者说我们整体教育价值观念的越来越回到正轨,越来越聚焦到人的发展本身,也是多重因素叠加着在往前改良的。比如刚才我们今天都提到了,对我们的考试制度实际上在改革,高考制度在改革,中考制度在改革,我们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的标准在改革,我们新的技术把过去不能实现的对人的能力的评价,变得越来越可能。通过新技术的支撑,对人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一个评价,包括现在家庭教育也在立法,媒体、自媒体等对家长的成长,对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其实也在逐步的会成一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