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救助站三年来帮百余人找到回家的路

2021-06-20 18:33:29 作者: 厦门市救助站

-在市救助站的帮助下,5名宁夏少年顺利回家与父母团聚。

-工作人员帮助无户口、无身份的流浪人员重获身份。

▲救助寻亲服务成效显著,许多失散人员找到回家路。

▲市救助站的党员主动请缨,参加厦门机场入境口岸疫情防控工作。

厦门网讯( 文/厦门晚报记者 吴笛 图/市救助站提供)昨天是第九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厦门市救助站平时工作有哪些?我市救助工作有哪些新亮点?记者走进市救助站,为您一一揭秘。

据悉,近年来,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市救助站紧紧围绕救助工作中心,大力开展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升救助服务质量,在大爱寻亲、街面劝导、未成年人救助和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3年来帮助114人找到回家的路。

大爱寻亲

寻亲手段新拓展

提炼出“十重法”

近年来,市救助站积极开展“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救助寻亲工作,综合运用传统查询人员信息和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手段,总结出“救助寻亲十重法”(即问询引导、系统查询、相貌衣着判断、口音辨别、双重人脸识别、寻亲推送、实地追寻、DNA数据库比对、公安协查、公益合作等方法),拓宽寻亲渠道,成效显著。2018年以来,市救助站累计对历年滞留且查无身份信息的305名滞留对象,开展身份信息核查工作,寻亲成功114人。按现行供养标准,仅生活费和护理费两项,每年可为市财政节约255.8万元。

2014年1月,一名患有精神障碍的女子在街头流浪,被送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手段仍无法查明女子的身份,寻亲工作陷入困境。

今年3月,救助站社工林蓉在和该女子交流中发现,她多次提到“仙岳”,还听得懂闽南话。经过坚持不懈的跟进,林蓉获得了宝贵的寻亲信息:女子姓林,家中有丈夫和女儿,他们姓张。根据这些碎片化信息,林蓉整理了一份寻人启事,发布在社交平台。今年4月,一名寻亲志愿者联系救助站工作人员白兴浪,根据线索,最终在思明深田社区找到了该女子的母亲魏女士。4月12日,救助站安排专车接魏女士现场认亲。母女相见,魏女士潸然泪下,一会儿拉着女儿的手,嘘寒问暖;一会儿抱着女儿,倾诉多年的辛酸与苦楚。

魏女士已是古稀之年,两个女儿都已经50多岁,且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如果简单把林某送回家,只会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于是,白兴浪主动和社区协调,对接林某回家后的救助保障政策,最大程度为其一家人减轻负担。

白兴浪说,帮助受助人员寻找回家的路,救助站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希望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失散家庭早日团圆。”

街边劝导

延伸服务暖人心 帮助流浪人员重获身份

近年来,市救助站化被动为主动,在做好站内救助的同时,延伸救助端口,实施站外救助,将街面劝导、街头救助和街面宣传相结合,对有流浪乞讨行为的人员和有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人员,积极施救。

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我市同文顶公园经常有拾荒、流浪人员露宿于此。工作人员便加大该区域巡查及劝导力度,一方面为拒绝接受救助的人员发放御寒衣物、食品等,另一方面不厌其烦地进行政策宣传和主动救助。经过不懈努力,同文顶公园长期露宿的拾荒流浪人员,或接受救助返乡、或通过努力找到工作,均已告别流浪生活。

同文顶公园一名露宿人员刚开始对劝导救助十分抵触,工作人员并未放弃,多年来持续为他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2020年底,在工作人员的爱心感化下,他终于敞开心扉。得知他是江西吉安人后,工作人员立即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请求他们协助核查其身份信息并联系亲属来厦将其劝返。今年3月,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其弟来厦,不仅帮哥哥在岛内找到一份水电工工作,而且在开禾路租房居住。

市救助站还从临时救助向根源救助延伸。禾祥西一家小吃店有一名打零工的老人,在厦流浪几十年,一直没有户口。去年11月,救助站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老人取得联系,发现他是漳州南靖草坂农场的安置人员林某某,因流浪多年,户口被当地注销。工作人员多次联系老人原安置单位,协商为他恢复户口和办理身份证等事宜。去年11月底,老人的户口和安置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从此告别多年无户口、无身份的流浪生活。

未成年人救助

行为纠偏助回归 提供“类家庭”“类学校”服务

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一直是市救助站的工作重点。多年来,市救助站以来站困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类家庭”“类学校”服务,最大限度维护他们的权益,促进他们回归社会家庭。

“类家庭”服务即按照普通家庭青少年居室设置,利用生活起居室、学习室、活动室等营造“家的感觉和安全感”,为进站未成年人构建家一样的温馨环境。“类学校”即提供法治教育、劳动技能、书法手工等课程,让未成年人感受学校教育。市救助站的未成年人救助群体年龄大多在14岁至17岁之间,多数是有行为偏差的少年。

今年春节前,有5名15岁的宁夏少年来到市救助站求助。他们背着父母外出务工,受骗后陷入困境。工作人员安排他们同住一个房间,并给他们换洗的衣服,安排他们洗澡。考虑到他们的饮食习惯,工作人员还为孩子们买了馕、牛奶、饼干等。交流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孩子们在校遭受霸凌,外出务工遭受胁迫,立即联系他们的家长和所在学校的老师,并和社工一起对孩子们开展了心理创伤辅导,教他们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为了让孩子们早日回家和父母团圆,工作人员多方联系购买机票。除夕当天,孩子们安全顺利到家,目前都已回到学校读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