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政党政治 >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2010-05-30 09:36:24   来源:问版主   点击: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第一: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在现阶段,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不在于差距的存在,而在于差距的大小和性质,在于是否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一般来说,由自然规律决定的收入差距,基本上是正常的,例如由于自然禀赋和历史遗产的差别造成的收入差距属于正常情况。经济制度、经济形式在客观上都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总体上同生产力相适应,但是如果导致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过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的警戒线,就是不合理的了。

    过渡体制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合理:我国长时间处于过渡体制的状态,因此制度和法律上的漏洞很多,生产关系中存在不合理的成分,由引产生了不合理的分配关系。

    改革决策失误造成的收入分配: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个别环节还存在一定的失误,例如,教育、医疗、住房体制的改革,就存在明显的失误。由此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第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以及产业特性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会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即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农村农业经济部门和以现代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工业经济部门。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且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上经济基础的差异性,致使中国落后的农村经济与相对发达的城市经济相并存,呈现相互对立的格局。

    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生产过程高度依赖于自然过程,可控性差,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这些决定了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在产业自身扩张性上处于弱势,在产品特性上需求弹性小。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恩格尔系数将不断下降,这就注定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解决温饱后,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慢于市场中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显示,1998年~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3.5、 10.0、9.7。从表中可以计算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之比是1∶7.46∶4.68。城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必然反映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上。

    第三:社会经济政策因素

    •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推动
      • 政府对农业投资偏少:从1984年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折,一方面在借鉴农村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市工业改革,另一方面在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城市工业化进程。这一倾斜式发展战略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政府在资金投资上重城轻乡,城市剧民收入提高很快,而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 城乡教育、公共卫生投资不合理:我国教育投资体制不合理,长期以来,政府的教育投入都是以城市为重点的。中央和省级的教育基金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县乡政府承担,而这最终都转嫁给了农民。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有削弱了农民的发展能力。在城市,城镇职工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医疗保险方式,而在农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员占79.1%。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比较普遍。城乡不公平的医疗救助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 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
      • 剪刀差使农民的财富流向了城市,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资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 1992年,“剪刀差”被废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工业品的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价格,而农副产品的价格却一直由政府控制。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动。
    • 城乡税负不合理:城乡税负的不公源于我国城乡税收制度的不同,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的税收制度,其消极后果是地方预算外资金进一步膨胀和乡村税费的快速增长,使农民承担了预期收入不相称的税费负担,而对于城市居民征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当然,近两年随着费税改革,2004年减免农业税,2006年完全免征农业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居民收入差距与户籍制度的关系

    1. 户籍制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城乡两部分居民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身份在地位上截然不同,配置的社会资源也完全不一样。拥有城镇户籍的城镇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在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而农村户籍的农民无法获得这些好的资源。这就直接或间接地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公造成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均。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并不是由市场来配置的,而是政府根据城乡分割的原则进行配置资源。
    2. 户籍制度导致就业不平衡: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对居住地点和工作的选择权利,使农民被迫在低收入岗位和低收入地区工作,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初始条件方面的不公平。城镇居民有机会进入国有企业获得稳定的工作,而农民却很难进入国有企业工作,更不用说进入垄断行业。农民即使能够进入这些行业工作,也只能是临时工,不能享受与正式工一样的收入和待遇

    补充

    二元户籍确立及演变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将我国划分为城市和乡村的二元社会,将中国人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个群体。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户口登记制度。规定城市和农村人口实行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更等7项内容的户口登记制度。二是户口迁移制度。我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三是居民身份证制度。为16周岁以上的公民颁发身份证,16周岁以下的公民可自愿申领身份证。

    二元户籍的优点

    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曾在国家社会管理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实行户口登记制度,能够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劳动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二是通过公民身份登记,可以证明其身份并确立其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

    二元户籍的缺点

    “二元”户籍制度,给城乡之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利和保障的差别。从根本上说是城乡户籍制度及在此户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在现行的城乡户籍制度下,农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迁移,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上存在严重不平等。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是从建国后就一直存在的,只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978年——1985年是一个阶段;1985年后至今又是一个新的阶段。一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经过数年长期跟踪,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完成的调查报告,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相对于1995年上升了大概两个百分点。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加上城市人所能享受的各种福利,节假日公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子女受教育的优越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2. 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的上升幅度最大,农村的基尼系数反而有所下降,然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城乡之间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3. 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值得欣慰的是,农村的低收入人群组的状况都有某种程度的改善。
    4. 落后地区收入差距最为明显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高达58.3%,而东部地区最低,为37%。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

    参考网站

    • 南方网:人民日报:户籍出身和行业垄断拉大收入差距
    • 北青网:户籍出身成拉大收入差距推手 专家:加快改革
    • 小何毕业论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探析
    • 新华网:谁来校正贫富悬殊天平 正视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相关问答

    • 如何解决户籍制度和城乡差距之间的矛盾?

相关热词搜索:居民收入 户籍制度 差距 原因 我国

上一篇:如何解决户籍制度和城乡差距之间的矛盾
下一篇: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原文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