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牲
2011-12-03 09:03:33   来源:   点击:

    道教祭祀神明,采用全牲或五牲,是一种信徒对神明表达虔诚的敬意,民间祭祀神明,依俗按神明的神格高低、亲疏及品位大小区别,祭品则分为全牲、五牲、三牲、小三牲等多种。

    牲醴是民间最普遍的祭品,人们以生与熟、全与不全、五牲与三牲来区分祭祀的对象;五牲为民间祭品半牲中最隆盛的牲醴,原有象徵全牲之意,常用於较大规模或高级神明之祭祀,旧时社会中经济较为匮乏,许多家庭无力负担全牲,遇到有重要祭典或拜天公都以五牲替代,旧时的五牲,必包括猪头(半猪或羊)、鸡、鸭(或鹅)、鱼、内脏(猪肝、猪肚)等,或者後四种用其他乾货替代,猪头并附有猪尾,表示有头有尾的意思,人们也会用一大块猪肉来代替猪头,近代因为社会变迁,旧五牲虽然仍可见到,但以取得容易的鸡、鸭、鱼、蛋、豆干、鱿鱼(海鲜)甚至饮料、速食面等合成五样,称作「小五牲」代替之,在祭祀之前都稍加烹煮,但并不真正煮熟,用来供奉神格较高的神只。

    而五牲的摆法不同,猪居中,称为「中牲」;鸡鸭置於两旁,称为「边牲」;鱼与内脏置於边牲之後,称为「下牲」或「後牲」,通常是用祭拜神格较高之神,例如:玉皇大帝、关圣帝君、天上圣母、中坛元帅、三官大帝、王爷、城隍爷、祖师爷等尊神的祭典中,此外也可以用於成年、喜庆、丧葬祭仪中。

    依神灵与人类的关系之不同,祭拜所供奉的牲醴也不同,祭品整只完全代表人们最高敬意,若是切块或切片,则代表敬意稍减,牲肉的「生」、「半生熟」、「熟」,则表示人们与神民关系的生疏与亲熟,所以一般神明诞辰祭神或祭拜祖先时,比较少供奉全猪,但鸡、鸭、鱼仍须整只,而祭拜玉皇大帝的牲醴,则必须供奉全猪,猪嘴必须含着橘子,以表示吉祥,也用以表示人们对玉皇大帝的尊崇与敬意。

    参考资料

    1. 林进源《台湾民间神明信仰大图监》p.67 p.68 刘还月《台湾民间信仰小百科》p.232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人间佛教
下一篇:人间佛教思想